绿盟荐书丨《数字时代的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技术、风险和规制》

2025-09-26 22:36:09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数字时代的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技术、风险和规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平台与加密资产的创新实践与监管挑战。本书指出,数字技术既是金融平台和加密资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了传统金融的中心化格局,却也使中心化监管体系面临适配难题。

全书以“技术-风险-规制”为三维框架,系统剖析加密经济、加密金融、加密资产的底层逻辑:技术层面探讨区块链在证券市场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在金融监管中的角色;风险层面聚焦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系统性风险;规制层面对比欧盟MiCA法规、美国加密资产监管框架,提出“监管科技(RegTech)”适配路径。书中特别关注智能合约法律效力、NFT权属认定等前沿议题,收录国际组织(如FATF)与主要国家的监管政策解读,附典型案例(如加密资产内幕交易认定)的法律分析。

作为“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兼具学术性与政策参考性,适合金融监管者、法律从业者、金融科技企业决策者阅读,被评价为“数字金融法律规制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沈伟: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纽约大学法学院全球法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法与金融法,出版中英文专著、编著6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兼任伦敦国际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仲裁员,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深度参与金融监管政策研究与实践。

目录

第一部分 技术与风险
1. 技术与金融:分析框架
1.1 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前景
1.2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风险与控制
2. 网络安全与数据风险
2.1 金融平台的数据安全挑战
2.2 加密资产的技术漏洞与防护

第二部分 监管与合规
3. 国际监管比较
3.1 欧盟加密资产监管路径(MiCA法规)
3.2 美国加密金融的回应性监管实践
4. 具体法律问题
4.1 加密资产与内幕交易法的适用范围
4.2 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的协同

第三部分 政策与前景
5. 欧洲加密经济的政策启示
5.1 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5.2 全球加密资产监管竞争与协调

精彩书摘

数字技术正在重塑金融的本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特性,使得金融交易不再依赖中心化机构的信用背书,却也带来了监管的“去中心化困境”——当交易节点遍布全球,传统以国家为边界的监管体系难以有效覆盖。金融平台的崛起则模糊了金融与非金融的界限,一家科技公司可能同时提供支付、借贷、投资等服务,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对分业监管框架提出了严峻挑战。

加密资产的法律属性认定始终是监管的核心难题。若将其视为商品,则适用商品交易法规;若认定为证券,则需纳入证券法监管;若归类为货币,则面临货币政策与反洗钱的双重约束。不同国家的定性差异,导致跨境交易的合规成本居高不下,也为监管套利提供了空间。技术的中立性不代表其应用的无害性,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功能,可能将法律漏洞或编程错误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人工智能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不应是简单的“技术替代”,而需构建“人机协同”的监管模式。算法可以快速识别异常交易模式,但最终的决策仍需人类监管者的价值判断——毕竟金融监管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平衡创新与稳定、效率与公平的艺术。监管科技的发展,本质是用技术适配技术,通过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合规自动化等手段,实现“穿透式监管”,让金融创新在可控范围内发展。

加密金融的未来,取决于全球监管协调的程度。当某一司法管辖区采取宽松政策吸引加密企业,可能引发“监管逐底竞争”,导致全球金融稳定面临威胁。因此,建立最低限度的国际监管标准,同时保留各国根据自身金融体系特点调整的灵活性,是加密资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与法律规制的关系,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塑造、共同演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