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丨《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2025-11-07 22:16:26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芯片是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就像石油一样。如今,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力量都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上。从制导导弹到微波炉,从智能手机到股票市场,一切都离不开芯片。谁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谁就能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产生巨大的优势。长期以来,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以图赢得这场立足于科技之上的战争。

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米勒在书中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各国为控制芯片技术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解释了半导体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美国是如何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军事系统的。

本书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分析了芯片崛起的历史,以及以控制芯片行业的未来为目的的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权力斗争,对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和和科技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美]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史副教授,美国企业研究所珍妮·科克帕特里克(Jeane Kirkpatrick)客座研究员,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欧亚区主任,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咨询公司格林曼特主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特约撰稿人。拥有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译者简介

蔡树军,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子工程系博士。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讲授集成电路原理及制造等课程。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某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半导体研究工作,已联合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曾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委颁发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目录

第一部分 冷战时期的筹码
第二部分 美国世界的电路
第三部分 失去领导能力?
第四部分 美国复兴
第五部分 集成电路,集成世界?
第六部分 离岸创新?
第七部分 中国的挑战
第八部分 芯片瓶颈
结论/ 303
致谢/ 309
注释/ 315

精彩书摘

一个典型的芯片可能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以色列的一个工程师团队,使用美国的设计软件,采用日本软银旗下英国Arm公司的IP(知识产权)来设计;设计完成后,它被送到中国台湾的一家工厂,该工厂从日本购买超纯硅片和专用气体,采用世界上最精密的,并且可以蚀刻、沉积和测量几层原子厚的加工设备来制造。这些加工设备主要由五家公司生产,一家荷兰公司、一家日本公司和三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司。没有这些公司的设备,人们基本上不可能制造出先进的芯片。然后,芯片通常在东南亚进行封装和测试,然后被送往中国组装成手机或电脑。

《芯片和科学法案》包括一项条款,规定任何接受《芯片和科学法案》资金的公司都不得投资中国,技术落后的芯片厂除外。大多数主要的全球芯片制造商,不仅包括三星或台积电等亚洲公司,还包括美光(Micron)和英特尔等美国巨头,这些公司都在中国有芯片厂或封装设施。美国政府向这些公司施压,要求它们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

尽管芯片行业的许多领域面临设计与制造分离的情况,但并非所有领域都如此。21世纪初,半导体已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逻辑芯片,是指运行智能手机、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器。第二类是存储芯片,指的是DRAM(提供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短期内存)和NAND(随着时间的推移记住数据)。第三类芯片比较分散,包括将视觉或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传感器等模拟芯片、与手机网络进行通信的射频芯片,以及管理设备如何使用电力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