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通过相关的模型和算法,加上支撑模型和算法的传感、计算和行动机构等软硬件而形成会看、会听、会说、会思考、会学习、会行动的智能系统。目前,人工智能逐渐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相关技术持续向实体经济渗透,正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随着9月步入尾声,美国政府是否会陷入“停摆”再度重回市场焦点。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报告对美国政府陷入“停摆”的担忧正在加剧。投资者也需要警惕美国政府“停摆”这只“黑天鹅”,在近期再度突袭国际金融市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表示由于联邦政府可能在本月底“关门”,SEC的监管活动将受到严重限制,可能无法履行一些基本职能。联邦政府“关门”意味着保持正常的市场监管是不可能的。
-
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明显收敛,短期资金利率升至政策利率上升。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19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5%。鉴于当日有184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350亿元。央行近期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资金净投放,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满足机构短期资金需求,释放呵护资金面信号。
-
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表示,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是谋划未来的关键时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优势刻不容缓。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的政策来看,均强调了对于数据资源的利用。
-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两个品种LPR均与上月水平持平。在受访专家看来,LPR报价“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当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未作调整,LPR报价基础稳定。同时,当前报价行也缺乏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9月18日在主持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时表示,“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座谈会上,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外资外贸能力持续提升,希望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安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潘功胜表示,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要求,持续优化政策安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
9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了13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9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考虑到降准落地,流动性有充分保障,整体上看,可有效满足市场多方面的流动性需求。降准叠加公开市场操作,这一系列政策的背后是当前市场需求出现了回暖迹象。9月15日降准落地不仅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还可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因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等带来息差和利润下滑的压力,保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持续性,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
近期,多地纷纷出台大宗消费优惠政策,围绕提振大宗消费持续加力。“政策面加大力度促进大宗消费,不仅能够推动消费转型升级,而且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整体消费水平,有效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
财政部修订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办法》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创业担保贷款提供担保增信,可以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降低创业者的融资风险,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