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财政始终充当着改革发展的“铺路石”。多地财政部门日前陆续召开财政工作会议,为2024年财政工作“划重点”。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地方财政在面临较大收支平衡压力的情况下,总体依然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有力发挥了稳预期稳经济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随着各项财政政策积极实施,我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经济增速名列前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
-
国务院国资委1月29日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为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回报投资者。2024年,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将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
-
全国碳市场启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市场运行平稳,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基于其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特点,全国碳市场被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
新年伊始,超预期降准即将落地。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自2024年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时隔七年重新启动——1月22日,CCER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交易首日,CCER市场总成交量37.5万吨,总成交额2383.5万元,平均每吨价格约63.5元。CCER作为碳排放配额交易(CEA)的重要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随着CCER的重启,我国碳市场也将注入新鲜“血液”。
-
全球贸易在2024年开年就迎来了动荡与挑战。胡塞武装对于途经货船的袭击,让各大航运公司心惊胆战。而选择绕道非洲好望角则增加了运输成本,令航运价格水涨船高。红海危机的持续也给全球贸易以及供应链带来了负面冲击。WTO会在未来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公布对于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测。在多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预计WTO将会修改对于今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期,可能会出现下调。
-
去年以来,消费市场亮点频现,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娱消费等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升温,为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增添动力。新消费潜力的释放,需要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的互促共进。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数十年,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加速碳减排的发展趋势下,各国都面临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发展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升级的巨大机遇。我国能源领域需要积极应对,从不同角度为技术创新注入活力,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1月15日,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罗伯特·霍尔兹曼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对欧洲央行货币宽松的预期太过乐观,不能保证今年一定会降息,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胀高企会让欧洲央行避免今年降息。在欧元区经济陷入困境之下,欧洲央行究竟会在何时降息?对于这个问题,欧洲央行内部分歧明显。
-
美联储去年将基准短期利率提高至20年来的高点,超过了5%。美联储从2022年春季开始大举加息,当时联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而现在这一利率被推至5.25%至5.5%之间,这终结了美联储强劲的盈利能力。美联储公布了2023年未经审计的初步财务报表,结果显示,去年美联储运营亏损达11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