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形成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围绕深化金融国际合作和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提出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金融开放能够让中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作为国际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性作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以及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及落实实施情况。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组织实施好阶段性政策的延续工作,持续谋划研究一批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储备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实施。
-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基调,不搞“大水漫灌”,保障物价与汇率的基本稳定,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内外部均衡,为国内需求恢复提供良好稳定的金融环境。一方面将继续保持货币总量的稳定增长,支持银行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另一方面要找准发力方向,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拓展新型消费,进一步明确“壮大数字消费”“推广绿色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是顺应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有助于满足市场多元化、体验式、复合型的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新型消费的范畴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市场的发展,有不断变化和延展的可能性,可为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进一步注入活力。
-
尽管笼罩在美国经济头顶的衰退“阴霾”仍未消散,但美股7月表现仍是可圈可点。据不完全数据显示,7月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已达到3%,有望第5个月持续收涨,将是其自2021年8月以来最长连续上涨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7月涨幅达到3.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7月涨幅已达到3.8%,有望连续5个月上涨。美股在7月的亮眼表现也使得美股的“夏季魔咒”被打破。在美联储持续加息、最新美国经济数据良莠不齐以及备受瞩目的美国企业季度财报等多种因素影响之下,美股在7月持续反弹并非易事。
-
对于创投机构而言,投得好不如退得好,退得好才能募得好,所以,打通退出堵点成为畅通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的关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新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畅通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型企业的金融供给。目前,通过IPO退出仍是创投机构的首选;而S基金(二手份额转让基金)等发展缓慢,未来通过并购退出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出台支持举措,促进并购基金繁荣发展。
-
数据已上升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已通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南等规范组成覆盖多领域的数据安全保护框架。金融数据是最重要的和最有价值的数据类型之一。人民银行就《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要求机构对于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按照精度、规模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重要、核心三级,明确了业务领域数据安全合规底线要求。
-
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或赴民营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认真研究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这已是7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第四场民营企业座谈会。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们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国内外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分享了对宏观政策落实情况的真切感受,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这些都为制定宏观政策、开展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
当前,数据要素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已然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一方面,社会对于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企业数据资源流通体系不畅,权益体系不完整、分级分类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近日,相关部门对去年12月份公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内容广泛征求意见,不断调整优化,预计该规定或于明年施行,我国“数据入表”将正式开启。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内生动力还不强的背景下,一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发展面临着不少新老挑战。如何提振民企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首先,要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系。再次,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期待各类主体能以平等、积极的关系展开良性互动,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