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此次会议明显提振了市场情绪,稳定了汇率走势。1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温和回升。展望人民币汇率后期走势,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而央行延续灵活运用外汇市场管控工具,预计人民币币值有望企稳回升。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信用体系建设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中发挥牵引驱动作用。在畅通经济循环方面,良好的信用环境、规范的制度建设,对引导各类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关键举措。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信用监管长效机制,是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运行水平的重要前提。
-
围绕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路,债券市场近年来稳健发展,不断加深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应引导更多的发行人参与到直接融资市场,从而建立更加多元的融资结构。需要加强投资机构教育,鼓励高收益债市场发展。
-
针对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此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与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统筹推进国债项目安排实施各项工作。
-
今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数据表明,经济向上向好的恢复态势在整体上确立形态、在趋势上提速增效。下一阶段应把握内需走强、外需平稳、预期改善、价格回升的良好形势,继续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重点任务,加快已出台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应协调有力、协同共进,推动供需两端持续恢复,凝聚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发展合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好转、内生动力增强、社会预期提升。
-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取得良好经营成绩。一方面,积极发挥资金融通作用,银行保险相关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另一方面,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充足,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保持合理水平。三季度数据显示,银行保险正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保持了应有力度。
-
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前三季度消费复苏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的持续好转。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万亿元,同比增长6.8%。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4.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消费复苏的后劲主要来自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有效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从而带动四季度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进而拉动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在京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会,23家企业单位14组专业化整合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涵盖矿产资源、医疗、新型基础设施、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深化专业化整合,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发挥国资央企规模实力强、管理能力优的特点。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再次创下了阶段性新高。专家普遍认为,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的一部分原因与期限溢价有关;另一部分原因则来自美国近期颇具韧性的经济数据,债券收益率持续上升可能减轻对美联储加息的需求。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政府停摆风险。如果政府关门,美国货币当局会立即停止加息。
-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彰显企业价值,向市场传递企业价值被低估的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彰显上市公司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证监会表示,正在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优化股份回购制度,加快回购规则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