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21:22:01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11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养老服务运营主体、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援引自证券日报
专家表示,未来5年至10年,养老金融产品将朝着多元创新且全链条协同的方向发展。其中,养老产业并购基金、长寿风险证券化产品、嵌入式养老设施经营权证券化、跨境养老REITs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养老消费权益通证化等创新方向均值得重点关注。这些产品将共同搭建起覆盖项目孵化、资产运营、风险分散的全链条资本解决方案,打破养老产业投资重、回报慢、风险高的传统困境。
养老金融“工具箱” 持续扩容
金融工具凭借长期属性、多元形态与风险分散等优势,成为破解养老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收益回报稳”特性与金融资源配置适配难题的关键抓手。为此,今年以来,多地出台专项政策,明确金融工具在养老金融领域的赋能作用,以打通社会资本与养老产业的对接通道,推动养老金融加速向市场驱动转型。
例如,6月份,深圳发布的《关于统筹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服务深圳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差异化供给,推出更多兼具稳健性、普适性的储蓄、理财、基金、信托、保险等多元化金融产品;8月份,重庆发布的《关于促进重庆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产品,投资与养老特征相匹配的长期优质资产等。
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护航,各地加速推进金融工具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实践探索,一系列创新模式接连落地,不仅让养老金融的“工具箱”持续扩容,更加速形成了“政策引导—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以资产证券化(ABS)为例,9月份,2025环球租赁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可持续挂钩)成功设立,成为全国首单聚焦养老场景的可持续发展挂钩ABS,开创了融资租赁行业养老金融领域的新品类。据悉,该ABS产品旨在助力地方国有企业实现产业转型,构建资源共享、产业联动的健康与养老产业一体化服务格局,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贡献央企力量,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同质化与期限错配困局待解
事实上,金融工具对养老金融的助力,并不仅仅在于拓宽融资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化定价破解资产估值难题、以精准资源配置打通供需堵点,进而形成“资本注入—产业升级—价值提升”的良性互动,为养老金融从政策引导的外力驱动向市场自发的内生增长转型提供支撑。
因此,在融资端持续鼓励产品创新、激活供给活力的同时,更需在投资端构建与养老产业特性相适配的市场生态,让长期资本进得来、留得住、有回报,真正实现融资端与投资端的双向赋能、闭环循环。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养老金融市场仍存在多重障碍,直接制约了金融工具赋能效果的充分释放。
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王文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市场现有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风险偏好和财富积累水平的差异化、阶梯式产品设计相对欠缺,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储备需求。同时,养老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完善,风险揭示的充分性和可理解性还需加强,面向公众的养老金融知识普及和长期投资理念培育仍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参与度和社会信任度的有效提升。
此外,养老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衔接机制仍不够顺畅,成为制约金融工具效能释放的关键堵点。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产业项目普遍具有重资产、长周期、低波动的属性,而资本市场投资者往往存在短期收益偏好,这种风险收益特征的错配,导致部分社会资本对养老领域望而却步。加之养老服务的公共属性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平衡难度较大,部分项目存在公益性与营利性边界模糊的问题,既影响了资本的投资回报预期,也给监管政策的精准落地带来挑战。
未来,政府、市场与行业主体需形成合力,从产品创新、机制完善、生态构建等维度发力破解发展困局。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