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丨《资管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强国建设》

2024-05-17 22:25:26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资产管理行业从无序扩张走向有序发展,管理的资产规模超百万亿元,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业务的第二大金融业态,在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有序推进,如何在资管新规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从治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转向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成为关系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走向的战略性问题。

本书以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为切入点,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资管新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查找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潜在风险和深层次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进行展望。希望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为全面实施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保驾护航,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增加居民财富,助力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

吴晓灵,中国金融学会前执行副会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前会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原理事长、研究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局长。

邓寰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02—2018年在中国证监会及其下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任职,从事证券监管以及基金行业自律管理工作,曾获得中国证监会“史美伦奖学金”;2018—2023年在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伦敦商学院金融专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论篇
一、对资管新规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估
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新挑战
三、资产管理业务风险与问题的成因
四、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展望与建议

第二章 成果评估篇
一、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
二、资管新规出台后的实施效果
三、资管新规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章 法规篇
一、当前两大监管条线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
二、当前资产管理业务各环节监管政策情况

第四章 资产配置与投资篇
一、当前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配置情况
二、资产配置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资产配置业务问题的成因
四、解决财富管理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第五章 风险评估篇
一、当前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评价
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对财富管理市场风险外溢的分析
四、对推动财富管理市场风险问题的建议

第六章 销售篇
一、当前销售端的问题与建议
二、当前投资者端的问题与建议

第七章 托管篇
一、当前基金托管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基金托管行业问题的成因
三、对推动基金托管行业的建议

第八章 投顾篇
一、当前投顾行业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二、投顾行业信息披露的问题与改进
三、投顾行业产品评价的问题与改进
四、信息披露和产品评价补充指标的设计建议

第九章 境外经验借鉴篇
一、境外资管业发展与立法实践的经验借鉴
二、英国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统一监管模式
三、美国银行信托业务的机构监管模式

附录
附录一:关于起草《资产管理业务监督管理条例》的建议
附录二: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中与基金托管人职责相关的建议格式条款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

前言

现代金融体系包含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和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在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中,投融资活动通过货币的产生和流通过程完成;在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中,投融资活动通过创制和交易证券完成。两者的功能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最突出的特色是可以通过权益资本的方式支持风险收益特征偏离均值的创新性生产活动,从而能够有效扩大全社会合意融资规模及其覆盖的风险谱系,支持经济活动突破和拓展边界,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升全社会的财富总量。通过国际比较发现,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权益性融资的比重,是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的普遍规律。

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业务一手托两端:一端联结财富所有者,吸收并汇聚资金;另一端通过资本市场联结实体经济,资金通过股票、债券、股权、债权、衍生品等各类金融工具投向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发现财富所有者的需求,根据其自身条件(生命周期、收益目标、风险偏好等),为其实现最大投资回报。功能健全的资产管理业务不仅能够加强投资决策的专业度,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增加投资收益,而且可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换的比例,扩大资本市场资金供给规模。

精彩书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4万亿元投资措施实施,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来自实体经济强烈的融资需求和居民财富增长后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得不到原有金融体系的满足。在需求缺口的拉动下,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相互调整适配,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开展所谓的“大资管”业务,金融资源由此进入实体经济的某些领域,反过来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收益,经营“大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也从中获利不菲。在实体企业、投资者、经营机构的共同驱动下,“大资管”业务爆发式地发展,在资管新规出台前的2017年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金融体系的不足,增加了居民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工具,拓宽了储蓄转化投资的渠道,补充了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

然而,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监管制度,特别是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外部监管尚未及时跟上,“大资管”业务在缺乏外部监管约束的情况下,以整体风险外溢换取个体利益,以长期风险积累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通过刚性兑付、层层嵌套、杠杆叠加、期限错配、表内贷款转表外非标等监管套利手段无序扩张。金融资源向房地产、股票配资等领域快速集中,导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房地产等领域金融化、泡沫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如果持续下去,就很有可能爆发极具破坏性的金融危机。

为治理“大资管”业务乱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根据2017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为稳步推进实施工作,资管新规设定了过渡期,该过渡期于2020年底结束。2020年7月31日,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金融带来一定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审慎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从2022年起,资管新规进入全面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