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22:48:22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背负着泡沫经济崩溃、通货紧缩、少子高龄化等重担,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摸索、探究经济崛起的方式。日本虽然实行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却未曾摆脱低增长、低温的宿命,这是为什么?解开这一谜团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旨在梳理30年来日本经济机制的变迁,并探讨全新的问题解决方式,通过探究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最新成果及独创性研究,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描述日本宏观经济变化的现状。
【作者简介】
[日]鹤光太郎
庆应义整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教授
研究领域为比较制度分析、企业治理、劳动市场制度。曾任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客座主任研究官、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兼职讲师等职。著有《人才觉醒经济》等,其作品获得过第60届“日经·经济文化图书大赏”、第40届“劳动关系图书优秀奖”等。
[日]前田佐恵子
内阁府大臣官房人事科企划官
曾任日本研究机构“联合总研”主任研究员、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总务部总务课课长助理、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本部主任研究员等职。
[日]村田启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
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高级主任研究官
东京都立大学经济经营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有《最新日本经济入门》《日经文库·视觉日本经济的基本》等。
【目录】
第 1 章 放缓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变慢的现状及原因
劳动投入量增长缓慢的原因
资本增长缓慢的原因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原因
从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来看经济增长
第2章 巨变后日本经济部门间的均衡关系
部门间 IS 均衡关系的变化
日本与主要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
企业部门持续储蓄过剩和家庭部门储蓄缩减的原因
企业储蓄过剩之谜
第3章 改观的经济周期
战后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
放缓的经济扩张速度
经济扩张架构的变化:相乘效应与反馈机制的弱化
经济周期讨论中出现的谜团
第4章 解开劳动力不足、工资、物价之谜
宏观经济与劳动市场关系之谜
劳动供需与工资的脱节:谜团 2 的解决路径
“脱节”之源
第5章 解开物价、设备投资之谜
物价之谜:企业价格战略的变化
物价上涨困难的原因
设备投资之谜:企业投资战略的变化
更新投资与全球化
第6章 解开消费/储蓄之谜
20世纪80年代前的家庭高储蓄率
家庭储蓄率低下的原因
在职中青年与老年人储蓄率变化差异的原因
在职中青年期望值不足
第7章 平成时代的财政、货币政策
政府债务膨胀的原因: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导入非传统的金融政策也无法扭转通货紧缩
异次元货币宽松政策的功与过
“安倍经济学”的光与影
没有出路的“安倍经济学”
第8章 改变低温经济的现状
提升经济增长力的长远对策
摆脱“低温经济”
作为“难题先行国”的新挑战与责任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时至令和时代,回顾此前的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便先于其他国家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通货紧缩、少子老龄化等诸多艰难时刻,始终在摸索中前行。
泡沫经济的出现和崩溃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撼动过整个金融系统。在发达国家中,类似的危机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物价水平下滑也可以追溯到同一时期,而率先实行零利率政策的国家也是日本。
作为一个“难题先行国”,日本一直是在摸索中勇闯难关、寻找对策的。其体现之一便是,在经济学理论无法充分满足现实需要的情形下,负责经济分析的学者、负责政策立法的决策者为了解决难题只能不断试错。
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提到的问题大都源于现实的经济动向,因此该理论与它的发展中心地——美国的经济态势密切相关。
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一直处于所谓的“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时期,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丧失了忧患意识。在这种背景下,美、日两国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大相径庭。
因此,作为“难题先行国”的日本仅靠照搬以美国经济为研究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是解决不了自身问题的。即便是广泛收集不同经济学领域的见解,日本也必须要建构基于自身问题的分析框架,这一点即便在未来应该也适用。
【精彩书摘】
卢卡斯和萨金特等人接受了弗里德曼的观点,构建了一个明确考虑国内经济预期的理论,以理论的应用部分理性预期和市场均衡这两点为前提条件,得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结论:“预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换言之,预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会导致预期型通货膨胀,短期内根本不会影响到现实的生产水平。这和凯恩斯经济学更是势不两立。
而且,卢卡斯断定:考虑到经济主体对政府策略的期待变化,消费、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对未来经济动向的预判,未必和其他经济变量有结构性的关系,因此在决策时不应该使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因为他们的结论可谓极端,所以当时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引发了不少直接与“理性预期”命题相关的讨论。但实际上,假定每个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市场均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如将理性预期学派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更恰如其分。“理性预期”这一假定后来被所有学派采纳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命题除采纳了上述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观点外,还加入了微观理论基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凯恩斯经济学在解释价格的黏性、刚性时,并未追溯到每个经济主体,也没能进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分析。当然,货币主义学派同样也被指出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