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丨《陌生人效应:做社交关系中的聪明人》

2023-02-24 22:12:29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张伯伦两次面见希特勒,都错误解读了后者的“意图”,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庞氏骗局一开始就为人所怀疑,但人们为何没有一查到底,而是付出了惨痛的“社交成本”呢?

面部的FACS 系统表明,肌肉并非总能按照内心的想法表达,所以只看“表情”你很难判断对方的“情绪”。

法官在判决的时候如何才能公正,是否应该尽可能少地了解与案件无关的“偏见信息”?

人的一生中,除了血缘和宗族关系,绝大部分“社交关系”都是与陌生人建立起来的。从进化角度而言,在与陌生人初次接触时,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天然感觉”——是放松还是谨慎,敌对还是友好。

但研究表明,这种印象并不准确,甚至是危险的!

因此,如何聪明地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成为每个人一生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格拉德威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3 大原则,12 个“陌生人效应”。用十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吸取人际关系的普遍教训。无论是在亲密关系、工作关系、商务关系、谈判关系中,做个清醒决策的聪明人。

【作者简介】

[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代表作《异类》《引爆点》中文版累计销量破百万册;畅销榜常客,屡屡创造书市神话, 人称“《纽约客》怪才”;《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会讲故事的非虚构作家;2005 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影响力100 人”之一;2011 年,被授予加拿国民殊荣“加拿大勋章”;2011 年,被《快公司》誉为“21 世纪的彼得·德鲁克”。

【目录】

作者按

间谍与外交官:两个难题
第1章 专家漏洞
第2章 洞察偏见
默认真实
第3章 触发器
第4章 社交成本
第5章 超越自我
“透明”假设
第6章 情绪标签
第7章 错误匹配
第8章 短视状态
教训
第9章 压力反应
耦合效应
第10章 普遍真理
第11章 集中定律
第12章 归咎对方
致谢
注释
部分材料版权声明

【作者按】

多年前,我父母来纽约看我,我让他们住在了美世酒店。这样的住宿安排可以说是我为他们做的安排中的败笔:美世酒店时髦、雅致、上档次,是社会名流和上层人士下榻之处,但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父亲——却不怎么在意酒店档次这样的事情。父亲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也不听流行音乐。他以为《人物》杂志是一本人类学杂志。他潜心研习的领域很具体:数学、园艺和《圣经》。

当我到酒店接父母吃晚饭时,我问父亲当天过得怎么样。“太好了!”他说。显然,他整个下午都在酒店大厅和别人谈话,这是父亲相当典型的行为,他喜欢和陌生人说话。

“你们谈了些什么?”我问。
“养花种草!”父亲说。
“他叫什么名字?”
“哦,不知道。但在我们交谈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有人来找他拍照、签名。”

如果哪位好莱坞明星还记得,您很久以前在美世酒店的大厅里与一位留胡子的英国人聊天,那么请您在读到这本书时与我联系。

其他人呢?想象一下当时我父亲与陌生人谈话的情景,你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时候,陌生人之间最投机的谈话仍能使双方保持陌生的身份。

【精彩书摘】

当一个人的怀疑足够多或足够强烈时,这种怀疑才会变成不信任。就像从怀疑变成不信任需要越过一道门槛一样:马科波洛斯的头脑中没有高门槛,他脑中甚至根本就没有门槛。

我们都有一种倾向——根据人们的行为去判读他们是否诚实。在我们眼中,说话得体、自信,握手有力,友好、有魅力的人被认为是可信的;说话时紧张、不自在、躲躲闪闪、结结巴巴、含含糊糊、言语费解且空洞无物的人则难以被他人信任。委婉一点儿说,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之所以从未进化出一项能精准识别正在发生的欺骗行为的技能,是因为花大量时间去仔细检查别人的言行并不会有多少好处,假设陌生人是诚实的反而会对人类有利。就像莱文说的那样,人们需要对“默认真实”和“被欺骗”的利弊进行权衡。

我们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之中,往往默认对方是诚实的,只有在我们和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事情与自己当初的默认真实假设不同的时候,我们才会走出自己这个默认的误区,才会用怀疑或者不信任去看待这个陌生人或者事情。

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有一连串事件导致的结果,所以当我们去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不要轻易去下结论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我们还不了解陌生人所处的环境,这样使我们更加的难以了解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