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随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均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并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效果显现。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2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从公布数据来看,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好于市场预期。
不过,保就业压力较大。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上月有所上升。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保持在15.3%的高位。
-
近期,央行推出“关注‘两会’共话金融”专栏,介绍一年来金融领域重点工作情况。
央行表示,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增幅总体稳定。从国际上看,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以相对较少的债务增量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等因素共同推动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为加大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
3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黄益平全新力作,深入剖析金融之于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价值,阐述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风险把控与监管,分析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让我们在金融大潮越来越风高浪急的时代,更好地了解现状,把握未来。
-
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党委书记白涛、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思东介绍了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郭树清谈到了近期市场和公众颇为关心的第三支柱发展、房地产、省联社改革、俄乌冲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此外,胡晓炼还详细阐释了政策性银行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
3月4日晚间,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李克强总理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字当头”定调,2022年,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如何发力?如何有效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金融从哪些方面支持实体经济?
-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一、2021年成就,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四、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