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观察丨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政策红利激活万亿市场新动能

2025-09-16 21:48:21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2025年9月,商务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通知》,扩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范围,推出税收优惠、跨境信贷、外汇便利化等政策,重点支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过试点扩围、差异化支持及政策协同,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来源于商务部

2025年9月,商务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通知》,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范围,推出税收优惠、跨境信贷、外汇便利化等一揽子政策工具,重点支持跨境数据服务、研发设计、数字文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业态。作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此次政策与服贸会“数智驱动 开放共赢”主题形成联动,通过“试点扩容+精准滴灌+规则对接”的组合拳,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预计年内将带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提升至45%,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政策出台的背后,是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从2018年的5.2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7.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6.3%,但仍面临“结构待优化、融资渠道窄、国际竞争力不足”等挑战。某跨境数据服务企业负责人坦言,此前因服务贸易“轻资产、高风险”特性,难以通过传统抵押方式获得贷款,项目研发一度因资金短缺停滞。此次政策直击行业痛点,在12个试点地区推行“负面清单+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将跨境数据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6类业态纳入重点支持目录,允许银行将“技术专利、数据资产”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北京、上海、广东等原有试点地区在政策叠加下,已培育出一批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某人工智能算法公司通过“专利质押+跨境信贷”组合,获得银行5000万元授信,成功将语音识别技术输出至东南亚市场,年服务收入突破2亿元。

试点扩围是此次政策的核心抓手,在原有17个试点地区基础上,新增10个中西部及沿边地区,形成“东部引领、中西部特色、沿边开放”的梯度发展格局。不同区域根据资源禀赋实施差异化支持策略:京津冀侧重发展跨境数据服务和研发设计,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即征即退”双重优惠;长三角聚焦数字文化出口,对通过服贸会平台成交的动漫游戏、数字影视项目,给予最高30%的出口退税;沿边地区则依托地缘优势,发展跨境旅游、医疗康养等特色服务,某云南医疗机构通过“跨境医疗+人民币结算”模式,吸引老挝患者赴华就医,年服务人次突破5万。试点地区还可享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倾斜支持,中央财政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服务贸易专项子基金。

税收优惠政策的精准落地,为服务贸易企业减轻负担、增强活力提供了直接动力。通知明确,试点地区的跨境数据服务、研发设计等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即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某上海跨境软件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公司年技术服务收入1.2亿元,按新规可减免所得税近800万元,节省资金将全部投入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同时,政策扩大“营改增”零税率适用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出口实行“免税+退税”政策,企业可自主选择适用“免抵退”或“免税”办法,某深圳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免税申报+留抵退税”组合,单月退税金额达300万元,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为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税务部门简化申报流程,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即可完成优惠备案,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审批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

跨境信贷支持机制的创新,打破了服务贸易企业融资瓶颈。通知鼓励银行开展“服务贸易+跨境信贷”业务,对试点地区企业的离岸服务外包、跨境研发等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专项授信,执行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00-150个基点。某股份制银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透露,其已推出“服贸贷”产品,采用“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企业凭服务合同即可获得预授信,某建筑设计企业通过该产品承接中东某机场设计项目,获得2000万美元贷款支持,资金成本较国际同业低2个百分点。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加大支持力度,进出口银行设立200亿元服务贸易专项贷款,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项目,某能源服务企业通过该贷款在巴基斯坦建设智能电网运维中心,带动国产电力设备出口超5亿元。此外,政策允许保险机构开展“服务贸易履约保证保险”,对企业因境外客户违约导致的损失给予最高90%赔付,某跨境物流企业投保后,成功将海外坏账率从8%降至2%,业务规模同比增长35%。

外汇便利化措施的实施,为服务贸易企业跨境资金流动松绑减负。通知取消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事前审批”,企业可凭合同、发票等凭证直接在银行办理购付汇,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服务贸易外汇收支无需提交单证。某国际会展公司财务总监表示,此前组织境外展会需逐笔到外汇局审批,现在通过银行网银即可完成付汇,时间从3天缩短至2小时。政策还允许试点地区企业开立“服务贸易外汇集中收付账户”,实现多笔外汇收支轧差结算,某跨国咨询公司通过该账户将全球12个分支机构的服务收入集中管理,年节省汇兑成本超500万元。在跨境数据交易领域,通知试点“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制度,白名单企业可凭数据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直接办理数据交易外汇收支,某医疗大数据公司因此顺利收到欧洲客户的远程诊断服务费,成为国内首批通过该渠道实现数据跨境交易的企业。

政策的协同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在财政政策方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形成联动,某东部省份将服务贸易项目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为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融资15亿元;在产业政策方面,与“人工智能+”行动、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形成合力,某工业软件企业通过“服务贸易出口+首版次软件补贴”组合,获得政策支持超千万元;在监管政策方面,建立“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名录”,对名录内企业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某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因此将海外专利申请代理时间从6个月压缩至3个月。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服务贸易领域布局,某国有大行计划年内新增服务贸易信贷投放1500亿元,设立“服务贸易金融事业部”实行专业化管理,服务贸易正从“贸易配角”成长为“开放主力”。

此次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政策的落地,标志着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试点扩围激活区域特色、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跨境信贷破解融资难题、外汇便利化提升交易效率,政策工具箱的多元化组合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支持。随着全球服务贸易进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键期,我国正以政策创新为笔、金融活水为墨,在开放型世界经济画卷上书写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更多配套措施的落地,服务贸易有望成为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续动能。

来源:政策原文商务部官网《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