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丨《增长率的背后: 苏联发展速度探因》

2025-08-22 21:55:01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牛津通识《全球经济史》作者代表作,《大分流》所在普林斯顿西方经济学丛书重磅作品,带领读者总览苏联各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多种应对措施、各种措施带来的后果等,具有国际影响力。

揭示苏联计划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
重建苏联经济增长的数量维度
引入国际比较视角
再看苏联经济建设得与失

作者简介

罗伯特•C. 艾伦,牛津大学荣休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和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现任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经济史特聘教授,研究兴趣是经济史、技术变革和公共政策,如英国农业史、工业化的起源和影响、全球贫富差距的原因等。著作还有《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工业革命》《全球经济史》《圈地运动与自耕农》等。作品两次荣获经济史协会颁发的Ranki Prize。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世界历史视角下苏联的发展
第一部分 斯大林执政前的经济
第二章 1917年前的经济增长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问题
第四章 “新经济政策”下农业与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 斯大林时期的工业革命
第五章 计划、集体化和快速增长
第六章 苏联人口的历史
第七章 生活水平
第八章 快速工业化的原因
第九章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发挥作用
第三部分 斯大林之后
第十章 苏联转折点
附录一:苏联国民收入
附录二:苏联经济模拟模型
附录三:数据来源
附录四:第六章中使用的人口数据库和模拟模型
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书摘

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改革试图通过放松政治控制和经济管理,推动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改革效果有限。赫鲁晓夫时期的“解冻”政策和经济改革,试图缓解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僵化,苏联经济增长率从斯大林时期的5%提高到7%,但改革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改革试图通过市场化和民主化推动苏联经济的转型,但改革最终未能成功,导致苏联解体。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从3%下降到-5%,社会动荡加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的不彻底性和政治斗争,强调改革的系统性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