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丨《数字金融:未来已来》

2025-08-29 21:31:52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当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取代现金交易,当区块链技术重构跨境结算体系,当AI算法实时监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已不再是未来概念,而是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核心力量。《数字金融:未来已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编,李礼辉、谢平、姚前等12位权威专家联袂撰稿,以“技术-监管-生态”为三维框架,系统拆解这场金融革命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

从移动支付、智能合约到分布式账本,解析数字技术如何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壁垒。书中以微信支付、蚂蚁集团为案例,揭示“二维码支付”如何通过“小额高频”场景渗透重构支付生态;同时深入区块链在金融交易后处理中的机制,附招商银行跨境结算效率提升300%的实操案例。对比欧盟《数字市场法案》、中国《数据安全法》等政策差异,探讨“创新自由”与“风险防控”的动态平衡。收录2024年美联储数字货币听证会实录,分析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体系”的技术考量,预判CBDC(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三种应用场景。数字资产的价值重构提出“数据定价三原则”,结合数字版权保护、小微企业融资等案例,论证区块链技术如何破解“数据确权难”“信用传递难”问题。书中首创“数字金融能力模型”,指导个人与企业在开放银行、DeFi(去中心化金融)浪潮中构建核心竞争力。附录“数字金融大事记”梳理1994年至今的关键技术突破与政策节点,为读者提供纵向历史坐标。本书既有学术深度(如谢平教授对“技术中性原则”的剖析),又具实操价值(如数字货币会计确认的税务处理指南),堪称数字金融时代的“生存手册”。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

成立于2018年,依托清华经管学院学术资源,由白重恩院长担任理事长,整合全球20余位金融科技领域顶尖学者与实践者。核心撰稿团队包括:

李礼辉:中国银行前行长,数字人民币原型设计参与者;
谢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互联网金融”概念提出者;
姚前: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区块链监管沙盒设计者。

团队曾主导“数字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监管科技白名单制度”等课题,研究成果被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采纳。

目录

第一章 数字金融:技术重构金融本质
1.1 数字货币:替代或颠覆?
1.2 金融科技监管的十二大核心问题
1.3 区块链技术与企业可信信息建设
1.4 金融交易后处理的分布式账本实践

第二章 数字货币:从概念到落地
2.1 双层运营体系的技术架构
2.2 数字货币的会计确认与税收实践
2.3 期货期权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2.4 人民币数字稳定币的国际化路径

第三章 数字资产:数据要素的金融化
3.1 数据生态的原则与趋势
3.2 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解决方案
3.3 数据定价:从“无价”到“有价”
3.4 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的三种模式

附录
数字金融大事记(1994-2024)

精彩书摘

“传统金融服务的核心矛盾在于‘服务半径’与‘成本控制’的冲突——银行网点难以覆盖偏远地区,而人工审核又推高了小额信贷的成本。移动支付通过‘二维码+智能手机’的轻量化模式,将金融服务嵌入买菜、打车、缴费等高频生活场景,使下沉市场的金融可及率从2013年的34%提升至2024年的89%。这种‘场景金融’模式的本质,是让金融从‘客户主动寻找服务’转变为‘服务主动匹配需求’。”

“数字金融监管需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一刀切’式的禁止,可能扼杀技术创新;二是‘放任式’的包容,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本书提出‘监管沙盒2.0’模型,通过‘负面清单+实时监控’实现动态调整:在沙盒内,企业可测试区块链跨境支付、AI信贷审批等创新业务;监管部门则通过API接口实时获取数据,当风险指标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2023年深圳沙盒试点中,该模式使创新产品落地周期缩短60%,同时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72%。”

“开放银行不是‘银行开放数据’的简单概念,而是‘金融服务模块化’的生态革命。书中提出‘金融乐高’理论:银行将账户、支付、信贷等基础功能拆解为标准化API,第三方机构可像搭积木一样组合这些模块,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某电商平台通过调用银行信贷API+物流数据API,为商户推出‘订单贷’产品,审批时间从3天压缩至10分钟,不良率控制在1.2%以下。”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并非技术限制,而是制度设计的必然选择: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再向公众提供兑换服务。这种架构既保留了央行的货币主权,又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和技术优势实现规模化推广。书中模拟了极端场景下的系统韧性测试:当某节点遭遇网络攻击时,分布式账本的共识机制可在0.3秒内完成数据恢复,确保支付系统不中断。”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率高达73%,核心原因是缺乏系统规划。本书提出‘诊断-试点-迭代-推广-优化’五步法:第一步,通过数字成熟度评估模型(含12个维度、48个指标)定位短板;第二步,选择单一业务线(如供应链金融)开展小范围试点;第三步,基于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第四步,制定跨部门推广的资源协调机制;第五步,则建立动态优化的KPI体系。某制造企业应用该方法后,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比从1:1.2提升至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