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三部门联合发布新版绿色金融目录,首次统一绿债绿贷标准,采用双标识区分减排贡献,新增氢能全链条、储能、绿色消费等领域。试点区域差异化探索,与欧盟标准互认,推动绿色项目融资效率提升及跨境流通。
-
2025年8月20日证监会发布新政,取消外资私募股东资质限制,允许境外机构设立全资私募并全国试点。新规实现股比全面放开、审批流程简化、投资者限制松绑,形成北上深三大聚集区,资金将重点配置高股息蓝筹、ESG主题及跨境套利策略。本土私募面临竞争压力,监管同步升级风险准备金计提与数据报送要求。
-
央行副行长邹澜8月18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我国动产融资市场规模已达15万亿元,但动产利用率仍低于国际水平。新政明确将通过深化统一登记改革、扩大担保物范围、强化科技赋能等三大举措,预计释放超20万亿元动产融资潜力,为中小微企业破解"轻资产、融资难"困局提供制度保障。
-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口岸通关效率最高效的国家之一。“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优化边检快捷通关,试点启用“智能通关”边检快捷通道,实施国际货物船舶“零等待”作业、“零延时”验放,国际货运航班“好来快走”,为重点物资车辆开通边检“绿色通道”,中外出入境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通关时长大幅压缩。
-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李强强调,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竞争新优势注入强劲活力。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量达到41.06泽字节,较“十三五”时期末翻番。数据资源爆发式增长既反映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对数据市场建设提出更迫切的需求。
-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央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
8月13日,A股继续震荡走高,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上证指数盘中最高达3688.63点,刷新44个月以来新高。
-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以下简称“增值税法”)顺利施行,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8月1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近日,国内五大期货交易所同步发布“关于程序化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统称“新规”),相关业务规则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同时,对于已经从事程序化交易相关活动的主体机构,设置了半年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