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21:14:20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2025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绿色金融“双线”考核机制,将绿色业务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并建立尽职免责制度;严禁为“两高一低”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传统行业低碳改造;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衔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2025年9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从考核机制、融资限制、转型衔接三大维度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新框架。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金融政策,指引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双线”考核机制,将绿色信贷占比等核心指标纳入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明确禁止为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产能(“两高一低”)项目提供融资,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发展。这一政策与此前出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债券贴息政策形成合力,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监管从“零散试点”向“系统治理”迈进,预计将引导金融机构新增绿色信贷投放超3万亿元,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注入长期资金活水。
指引最核心的创新在于构建“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双线考核体系。在总量维度,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绿色信贷余额占比、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占比等量化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10%,且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分支机构评级直接挂钩。某国有大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透露,其已将绿色信贷占比纳入省分行KPI考核,权重设定为12%,未达标的分行将扣减相关负责人绩效奖金。结构优化维度则聚焦“精准滴灌”,要求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碳捕集利用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实行“授信优先、利率优惠”。为打消基层机构顾虑,指引同步建立绿色金融业务尽职免责制度,明确对因政策调整、市场波动导致的不良贷款,若已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可予以免责,某股份制银行因此将绿色信贷不良贷款容忍度从1.5%上调至3%,鼓励客户经理“敢贷、愿贷”。
融资端的“负面清单”管理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抓手。指引严禁银行保险机构为“两高一低”项目提供新增授信,存量项目需制定明确退出计划,2027年底前完成融资清零。对煤电、钢铁、水泥等传统高碳行业,仅允许为纳入国家低碳改造清单的项目提供融资,且需满足“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配套碳排放权质押”等附加条件。某城商行风控总监表示,其已对存量“两高一低”项目建立台账管理,对未纳入改造清单的某钢铁企业客户,已停止新增授信并逐步压缩存量贷款。政策同时鼓励机构通过“债务重组+绿色转型基金”模式,帮助高碳企业平稳过渡,某资产管理公司正联合地方政府设立200亿元转型基金,通过“债转股+技术改造贷款”组合工具,支持某煤电集团建设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衔接机制体现了政策的系统性思维。指引明确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重点支持传统行业低碳改造,允许金融机构为煤电、钢铁等行业的能效提升、燃料替代项目提供融资,但需满足“转型路径清晰”“碳排放总量下降”“第三方认证”三大条件。某国有大行已推出“转型贷”产品,对某石化企业的氢能炼化改造项目授信50亿元,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2个百分点,同时要求企业将每年碳减排量的30%质押给银行作为风险缓释。在产品创新层面,指引鼓励开发“绿色信贷+碳保险”“转型债券+履约保函”等组合工具,某财险公司已试点“碳资产损失保险”,为企业因碳价波动导致的资产减值提供保障,首单保费达800万元。
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为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筑牢底线。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环境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每季度开展“极端情景”压力测试,模拟“碳价暴涨50%”“环保政策收紧导致项目停工”等场景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某股份制银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若碳价在一年内上涨40%,其火电行业贷款不良率可能上升2.3个百分点,为此已将火电行业授信额度压缩15%。信息披露方面,指引强制要求机构按年度公开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包括绿色信贷投向、环境效益评估、ESG风险敞口等数据,某上市银行在2025年中报中首次披露“绿色信贷支持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监管部门同步建立“绿色金融监管评级”体系,将评级结果与创新业务试点资格挂钩,对评级优良的机构优先授予绿色债券承销、碳期货保证金存管等资质。
政策的协同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在财政政策方面,绿色信贷项目可享受中央财政30%的利息补贴,叠加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1.75%的优惠利率,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可降至2%以下。某新能源车企通过“绿色信贷+财政贴息”组合,获得100亿元贷款用于动力电池回收基地建设,项目内部收益率(IRR)提升至8.5%。在产业政策方面,绿色金融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节能环保装备补贴等政策形成联动,某光伏企业通过绿色信贷融资建设的异质结电池生产线,同时享受设备购置补贴和贷款贴息,项目投资回收期缩短1.2年。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政策,某东部省份对绿色信贷占比达20%的银行,给予地方财政存款优先配置权,推动辖区内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半年增长25%。
随着指引的落地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正加速调整业务结构。某国有大行计划三年内将绿色信贷占比从目前的12%提升至20%,并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实行垂直管理;某城商行则通过“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发行国内首单“光伏电站贷ABS”,募集资金50亿元用于新增项目投放。对于企业而言,符合绿色低碳导向的项目将获得更便捷的融资支持,某风电设备制造商凭借“零碳工厂”认证,从银行获得授信额度提升30%。这场金融领域的“绿色革命”,正在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方向稳步迈进,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金融方案”。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