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观察 | 《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2035年现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2021-12-02 19:38:58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务院于近日正式公布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一、《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项原则、两个阶段目标、六大重点任务。

一条主线:

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围绕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作出贡献。

三项原则:

一是坚持承接疏解、错位发展。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有序承接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提升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与雄安新区各有分工、互为促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二是改革创新、试点示范。根据发展定位和实际需要,赋予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大发展自主权,推动政策措施和试点示范项目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协同联动、一体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两个阶段目标:

分别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初步构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六大重点任务:

就是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提出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加快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

二是推进功能疏解,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开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三是加强规划管理,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现代交通体系,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

四是加强环境治理,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五是对标国际规则,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专业人才新高地,搭建更高水平开放新平台。

六是加大改革力度,强化要素支持,有效推进更大区域职住平衡,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二、《意见》明确,主导功能是四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二是行政办公,三是商务服务,四是文化和旅游,今后副中心将聚焦、提升这四个主导功能。

在科技创新方面:

加快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特别是北京市将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在副中心落地实施,也就是比照中关村,中关村有什么政策,副中心就落实相关政策。

在行政办公方面:

第一批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搬到副中心了,第二批正在筹划。第二批的办公设施和一些企业,特别是运河商务区一批高楼已经拔地而起、虚位以待。副中心正在推进建设,争取明年或到后年陆续将第二批行政事业单位搬到副中心。第一批已搬了1/3、1.5万人左右,还有2/3,也就是约3万人还要再搬到副中心,进而带动更多的中心城区核心区的人疏解到副中心。

在商务服务方面:

依托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还有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副中心要先行先试做一些尝试性的、开创性的工作。

在文化旅游方面:

9月20日环球主题公园已经盛大开园了。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已经通航,河北段20多公里也通航了,副中心现在正在做连接这两段运河的工作。到明年7月,就可以从北京坐船到河北,60多公里的运河通航了,带动着副中心和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的两翼,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都承担着重要使命。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目前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从今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新区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另外一翼,与雄安新区各有分工,错位承接功能疏解。2019年1月,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35个部门、165个单位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办公,形成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有序承接符合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加强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实现与雄安新区错位发展,有效治理北京“大城市病”。

二是有利于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北京市东部,距天安门约2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副中心加上拓展区的通州区,面积约90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将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持续优化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是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与河北省和天津市都毗邻,特别是与河北省北三县仅一河之隔,这片区域可以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要求,探索协同创新路径,推动北京部分产业和功能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来源丨国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