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观察 | 国新办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经贸工作发布会,介绍中非经贸合作情况

2021-11-17 19:22:13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11月17日,国新办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经贸工作发布会,针对将于近期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邀请到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先生,介绍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经贸工作情况。

一、中非经贸合作取得巨大成果

中非合作源远流长,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非经贸合作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四次到访非洲,连续两届将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升格为峰会,会见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充分发挥了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中非经贸合作也呈现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宣布实施“八大行动”,这成为峰会务实成果的一个最大亮点。峰会闭幕以来,商务部会同外交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统筹汇聚各方面力量,与非方深入协调对接,扎实推动“八大行动”高质量落实,引领中非经贸合作克服疫情影响,迅速回稳向好,取得了新进展。

今年1到9月份,中非经贸合作各项指标都呈现全面上升态势。其中,中非贸易额达到1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8.2%,也达到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增速高出中国整体对外投资3个百分点,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合同额5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6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11.6%。这些数字充分显示出中国企业对非洲未来发展和非洲市场前景的信心。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非双方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不懈努力。面对疫情挑战,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功召开。此次峰会及时调整了未来中非合作的一些重点,向卫生健康、复工复产和改善民生倾斜。针对疫情导致的人员往来困难,创新方式,借助网络推进人员培训。同时,在非洲还设立了14个鲁班工坊,就地开展职业培训。根据非方发展需要,以及由于疫情等原因导致非洲国家债务负担加重的情况,中方优化了资金支持结构,引导金融机构优选合作项目,继续提供信贷资金,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落成,这也显著改善了非洲设施联通的状况。

针对非方工业化的迫切需求,中方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投资。北京峰会以来,新增对非直接投资累计超过了100亿美元,有力帮助非方提升了工业化水平和出口创汇能力。同时,中方还积极拓展新兴合作领域,其中数字经济成为中非合作的新亮点,特别是近些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非常快,中非合作中的电商平台也发展得非常快,现在非洲的朋友也在做直播带货,在国内能够直接买到非洲农户卖的咖啡等,很多非洲农产品在华非常畅销。

可以说,“八大行动”有力支持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特别是疫情的情况下,每一项成果都来之不易,这充分体现了中非双方精诚团结、密切协作的兄弟情谊。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将于11月底在塞内加尔召开。在当前疫情形势下,论坛55个成员方再次齐聚一堂,这充分彰显了中非对进一步深化友好合作的强烈意愿。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凝聚中非战略共识,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非合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二、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引领下,中非务实合作、互利共赢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时,恰逢本世纪之交,2000年,开启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论坛应时代潮流而生,也伴中非合作而兴,以深化合作为宗旨,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互利共赢为原则。论坛这几年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非洲国家将中国发展视为自身的重要机遇,真诚希望提升合作水平。中国积极深化对非合作,打造当今世界南南合作的典范,也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贸易往来方面,中国已经连续12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中国对非出口的工程机械、日常日用品都很好满足了非洲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非洲也是我国很多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的重要来源地,为维护我国产业链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方积极采取措施,扩大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在帮助有关非洲国家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也更好地丰富了国内市场的供应。比如说,目前我国进口的芝麻、花生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有大部分是来自非洲。又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咖啡。

在基础设施方面,非洲历来也是我国“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市场。早在1979年,中国工程企业第一次走向国际,首批对外承包合同就是跟非洲国家签的。目前非洲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场,中国企业利用援助以及各类资金帮助非洲国家实施了大量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显著改善了非洲设施联通状况,提升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项目,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了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1.2亿千瓦,通讯骨干网是15万公里,医疗设施400多个,教育机构1200多家,清洁用水处理能力每年40万吨,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50万个。通过开展对非合作,中国产品、技术、服务、标准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有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国际业务也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在投资合作方面,中国企业赴非投资越来越踊跃,已经在非洲设立了超过3500家各类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七成。我国在非直接投资存量是434亿美元,已经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国。中非产业互补的优势非常显著,中国企业积极扩大对非投资,在帮助非洲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工业水平、推动经济包容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优化业务布局,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将继续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

新一届论坛会议以“深化中非伙伴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继续发挥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提振信心,凝聚共识,开拓创新,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目前,中非双方正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并将于新一届论坛会议中提出新举措。

第一,对接发展战略。新举措将结合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非主要是对接非盟的2063年议程有关规划,非盟制定了一个2063年议程,在这个大框架下有很多具体规划,双方就加强这方面的战略对接,明确中非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

第二,聚焦合作机遇。新举措将聚焦疫情形势下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及中非合作的新机遇,既覆盖中非合作传统领域,又以支持非洲恢复发展为主线,聚焦卫生抗疫、民生减贫和贸易投资等领域,拓展中非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职业教育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刚才我说的对接战略,是个长远规划,实质上我们还有个三年的合作计划,主要是聚焦具体的合作领域。

第三,汇聚合作力量。新的举措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部门、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以及商业信贷、企业投资等市场化资金参与中非合作,不断壮大中国对非洲合作的有生力量。过去我们主要是在中央层面这块,以援助为主,当然也包括主权贷款,现在要进一步深化到地方,进一步拓展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另外,从一些传统领域拓展到新兴领域,包括低碳、数字经济等,主体参与多元化,也向新兴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在新一届论坛会议期间,中非双方还将共同发布《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做好中非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奠定双方未来15年合作的主体框架,进一步增强论坛新举措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来源丨国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