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 | 《世界不是平的》:解析如何蹚过逆全球化的暗流

2019-07-12 16:19:45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以知识为信仰
唯有知识让我们免于平庸
宠辱不惊,闲看书卷奥秘
去留无意,漫随书卷人生
阅书,阅己

《世界不是平的》

内容简介

《世界不是平的》作者尖锐地指出:一直以来,虽然为全球化摇旗呐喊的人很多,但是技术进步并不能决定全球化,因此世界肯定不是平的,也不可能是平的。作者认为,全球化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全球化也并不是一条单行线,如果无法适应新的全球经济、金融与政治现实,全球化的前景就会混沌不清。只有经济、市场和资本的全球化,远远不够;“二战”后建立的全球化制度体系已无法应对新环境;继续推动全球化需要全球治理的新思维。

本书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与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以历史和地理为时空坐标,深刻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全球化变局的宏大图景。具体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战后的成功与21世纪的失败”,探讨了为什么全球化在战后多年都促进了财富增长,但是在21世纪初却由福祉变成了祸根。第二部分是“民族国家VS.全球化”,考察了全球化和民族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经济可以是全球的,但政治却是自己的,本国的政治势必会影响全球的经济。第三部分是“21世纪的挑战”,利用过去的棱镜来凝视未来,聚焦探讨21世纪的全球化面临的三大关键问题:移民、技术和货币。第四部分论述了“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义务与道德”,作者认为许多与全球化有关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是技术官僚主义的表现,并试图提出未来推动全球化所需的全球治理新思维。

作者简介

[英]简世勋(Stephen D. King),汇丰银行(HSBC)首席经济学家,英国下议院财政委员会专家顾问。英国政府亚洲工作组成员,欧洲中央银行影子银行委员会成员。毕业于牛津大学。长期担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独立报》《旗帜晚报》等媒体的专栏作家、首席评论员。

编辑推荐

本书主题和内容阐述当前国际社会热点问题:逆全球化现象频出。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曾经有各种全球化的浪潮,它们也许有不同的驱动力。全球化意味着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支持者,我们从全球化浪潮中获益匪浅,如果这样的趋势能够持续下去,我们也将继续受益。但是这样的浪潮却远非必然,过去几年,全球化仿佛突然换了档,不仅陷入停滞状态,甚至发生了逆转和倒退。全球化走到现在,由于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陷于低迷、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

本书以大历史观看逆全球化,对深刻认识全球化和世界形势的前景有参考价值。本书纵横时空,视野宏达,描述了当代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全景探讨了全球化在世界各地的起源、影响因素、现状、未来挑战,深入浅出地讲述当今全球化的逆潮问题,以及世界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于深刻认识全球化的制度体系、继续推动全球化所需的新思维、维护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本书以时空为坐标来展开论述。从时间轴上:从历史到当今,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特朗普上台后的政局,探讨全球化的历程和挑战;从空间轴上:纵横和驰骋在美洲、非洲、欧洲、中国、中东等,阐述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机制和动力;角度多样:综合经济、前沿技术、历史、地理、政治哲学与当前热点时事展开论述。综合清晰的时空框架,勾勒出一幅全球化逆潮的世界全景图,论述世界为什么肯定不是平的、不可能是平的,发人深省,有充分的且令人信服的论据。作者是一个思维清晰、自信的导游,神采奕奕地编织着历史,把点点滴滴地结合在一起。阅读这本书是一种激动人心的过程,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仿佛在与作者一同周游世界,时而到西班牙,时而到中国,时而在中东,时而在北美、时而在非洲、时而在拉美。大量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在近年全球化的逆潮宏观图景。

目录
推荐序全球化需要新思维(吴 晨《经济学人•商论》总编)
序言:维多利亚时代视角中的全球化
引言:安达卢西亚的冲击
单行道
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西班牙南部 
哥伦布之后 
战后的成功和21世纪的失败 
民族国家vs.全球化 013
21世纪的挑战 015
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义务与道德 
第一部分失乐园
1.虚假的先知,残酷的真相
新型经济体 
西方为何设赢 
普京先生的声望 
阿拉伯之春发生了什么 
中国的崛起 
拉丁美洲的困境 
民主、帝国官僚和右翼民粹主义:欧洲问题 
也许未来并不光明 
2.新的帝国
接力棒的传递 
机构全球化的基石 
红色威胁和财力雄厚的国家 
欢乐颂 
12名火枪手 
威尔逊的愿景 
3.相对的成功
一个奇迹? 
一个分裂的世界
一如既往 
需要更多的美元…… 
避免重蹈覆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手纾困 
内阁分歧 
新关税制度……零关税 
新“欧洲协调”? 
强大的力量 
4.傲慢与衰落
前进在路上 
裂痕毕现 
从新的传统智慧到全球金融危机
追赶时尚 
抵制新智慧 
全球金融革命 
国家利益的回归  
第二部分:国家、精英与社群
5.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19世纪的构架:帝国主义霸权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达尔文主义市场
反对全球化思想的回潮 
这不是最后一次了,银行 
全球化痛恨真空 
20世纪的模式:定义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的目的 
从国家到国际:俱乐部理论 
重新审视孟德斯鸠 
欧元区的问题
民粹主义回潮 
6.精英主义精神
山川湖泊 
支持者、受益者与怀疑者 
资本流动的影响 
社会流动的复杂证据 
刘易斯模型 
全球公民 
精英主义的极限 
7.相互竞争的社群,相互竞争的历史
神话社区 
神话和历史 
西方版本 
中国版本 
奥斯曼版本 
俄国版本 
波斯版本 
非洲版本 
观点争鸣 
支点 
艰难的贸易 
热点争端 
中国向西 
新的亚洲银行 
快乐的欧亚大家庭?
辛苦的事就交给火车去干吧 
自由、民主与教育 
重新审视国际社会 
破坏因素 
第三部分:21世纪面临的挑战
8.移民:人口与地域
人口流动:19世纪的全球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移民减少 
人口激增和美国的民族构成变化 
从疾风号说开去 
移民的主要动因 
申根:回归19世纪 
叙利亚:退回20世纪? 
21世纪的迁徙:与19世纪的趋势相反? 
21世纪人口迁徙的诱因 
移民浪潮和全球化威胁 
9.技术:阴暗面
不可思议的缩小世界 
颠覆性技术之下既有赢家也有输家 
20世纪后期的革命 
技术对全球化的威胁 
黑白吟游诗人
平庸的职业政客和破坏性的民粹主义者
量身定制的信息与“毛骨悚然” 
数字化停滞 
10.货币:贬值
20世纪80年代的政策协作实验 
缺乏协作的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 
货币的新角色 
欺骗的历史 
“扩缩性”货币政策 
谁来负责? 
放弃中立 
不可能的艺术 
第四部分危机中的全球化
11.义务与无法实现的解决方案
全面倒退 
民粹主义者与叛逆者
另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 
来自民族国家的逻辑挑战
吸烟 
不稳定的边界 
麦克洛斯基的疑虑 
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的跨境主张 
分裂的国家
义务的范围 
重回浮动汇率? 
解决金融争端:全球金融流通组织 
无国界的世界 
从灰暗新世界到《1984》 
从义务到责备 
信念、真理与一致性 
结语 2044年一场共和党筹款活动

推荐序

全球化需要新思维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总编

吵吵嚷嚷两年多的英国脱欧,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觉得英国人是在瞎折腾,这是纯粹的内耗,但是如果从全球化的视角去看,脱欧却标志着这一轮高歌猛进的全球化的尾声。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启的这一轮全球化中,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最大的推手,制造业的外包、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构建、全球金融的大开放与资本流动加速,营造了全球经济的欣欣向荣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

但是在全球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全球化也制造了明显的输家,尤其以西方发达市场的蓝领阶层为甚,技术、外包和移民带来的工作转移与工资停滞,与精英阶层获得的财富增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脱欧的本质因此是对这一轮全球化的收益和责任不均衡所提出的抗议。

《21世纪资本论》指出21世纪全球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仅有经济、市场与金融的全球化,但没有治理的全球化、征税的全球化、转移支付的全球化、对全球化输家的补偿(培训和救济),那么这样的全球化是无法持续的,因为金融资本可以在全球寻找机会,本地市场劳动力的议价能力越来越低,机会与财富的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会割裂社会的机理,推动民粹的抬头,最终葬送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不是平的》更是一再强调,全球化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全球化也并不是一条单行线,如果无法适应新的全球经济、金融与政治现实,全球化的前景就会混沌不清。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恰恰如此。

全球化所崇尚的四大自由——商品、服务、金融与人的流动——依赖一套机制和体制来支持和约束,仅仅靠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无法解决全球化可能造成的问题,或者说无法克服市场本身所造成的波动和周期。历史上的全球化都曾经面临挑战而停滞甚至反复,究其原因,恰恰是它所塑造的全球体制和机制无法跟上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现实。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全球化,依靠的是英国的法治和皇家海军的武力来维护的,但这样的秩序面临列强的竞争之后便无法维持,需要用两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来解局。

“二战”之后的国际经济秩序则依赖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及其背后的武力来背书。美国为国际新秩序提供了经济、金融与军事保障,而美国经济、金融与军事实力也给自己提供了用自己的镜像来塑造世界的机会。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有一系列的全球机制来支持,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协定和之后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而这些机制的建设无一不是以西方国家——美国以及战后恢复起来的欧洲和日本——的利益与诉求为出发点的。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影响力达到顶峰,福山甚至预言了《历史的终结》。他们都没有看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个更加整合和多元的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一个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国内经济格局——都需要现有的体制与机制做出改变。欧元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当政治整合滞后于经济整合的时候,当民族国家的利益与欧盟整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张力就特别明显。欧元区的整合,恰恰是因为没有统一的银行体系、没有推进统一的政府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南北分化。同样,国际贸易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也恰恰因为没有适应性的国际治理体系,而放任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当今的全球化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多元化的挑战。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全新一批全球化的参与者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历史叙事和对全球化的认知,它们对全球化的方向和目标有不同的想法,全球化往哪里去,需要达成新共识。

二是全球治理的滞后。“二战”之后建立的全球化的制度创新已经无法应对新的环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虽然扩容,但仍然是富国俱乐部,无法真正让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大国参与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由美欧主导,无法适应全球大规模储蓄的不平衡和支付危机。而如果没有全球治理的全球化,或者说没有非西方国家参与讨论全球治理新思维,并达成共识,那么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就很难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就很难去分担,西方民粹主义的抬头就会进一步瓦解全球化。

三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整合更为深入,经济周期下行时对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的打击也更为严重,需要有预防与纾困机制。资本的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仅仅看到了资本全球化推动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面,却忽略了资本全球化在经济周期下行时同样通过资本抽离给新兴市场经济带来的打击,全球化在周期面前就会显得尤为脆弱。《世界不是平的》这本书就提出应该建立起一套新的机制——全球金融流动组织(Global Organization of Financial Flows)来治理热钱盲动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打击。

全球化并没有把世界缩小为地球村,我们距离一个机会、发展与富足都公平的世界还很遥远,但是全球化的确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整体的发展和富足。反思全球化,就是要找出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理解多元世界不同的诉求,构建多极世界的治理结构。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全球化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