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22:47:17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2025年9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规范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贷款业务,要求自有资金出资比例不低于30%,强化场景真实性审核,严禁与无资质机构合作放贷,防范过度授信风险,推动行业向质量优先转型。
——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2025年9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规范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从出资比例、场景审核、合作机构管理等维度构建全流程监管框架,要求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贷款出资比例不低于30%,强化场景真实性审核,严禁与无资质机构合作放贷,旨在防范过度授信风险,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型。作为继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后的又一监管升级举措,此次通知与注册资本门槛提升、资本充足率要求形成政策合力,预计将加速行业洗牌,头部机构凭借资金实力和风控能力进一步抢占市场,而中小机构需通过增资扩股或业务转型应对合规压力。
出资比例的硬性约束成为此次政策的核心抓手。通知明确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时,自有资金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且禁止通过“助贷分润”“债权转让”等方式变相降低出资比例。这一规定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轻资本运作”问题——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部分互联网贷款项目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自有出资比例仅15%,杠杆率高达6倍以上,新规实施后需补充资金20亿元以满足30%出资要求。政策同时允许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但明确募集资金用途需与互联网贷款出资比例要求挂钩,某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子公司已启动1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计划,专项用于互联网贷款项目出资。
场景真实性审核的强化重构了业务风控逻辑。通知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建立“场景穿透式”审核机制,通过GPS定位、交易流水核验、商户资质交叉验证等技术手段,确保贷款资金流向与申请场景一致。某城商行消费金融公司因此调整业务流程,对“家装分期”“教育培训”等场景要求借款人上传合同扫描件、商户营业执照等佐证材料,系统自动比对公安联网核查信息与商户注册地址,异常案例触发人工复核。针对虚拟消费场景风险,通知严禁发放无指定用途的“现金贷”,要求互联网贷款资金直接支付至消费场景方账户,某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已下架全部“循环额度类”产品,转而推出与具体商品绑定的“场景分期”服务,贷款资金由系统自动划转至合作商户。
合作机构管理的规范化成为风险防控的另一关键。通知建立“白名单+分级准入”机制,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对合作的互联网平台、导流机构进行资质审查,禁止与未取得网络小额贷款牌照、融资担保牌照的机构合作放贷。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在政策发布后3日内,已终止与12家无资质导流平台的合作,涉及贷款余额8亿元,同时对存量合作机构启动“合规体检”,重点核查信息披露完整性、收费透明度等指标。通知还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将合作机构纳入统一风险管理体系,对“联合贷款”模式实行“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合作方出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且不得通过抽屉协议转移风险。某消费金融公司因此调整与某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模式,将“平台担保+劣后级分润”改为“风险共担+比例分润”,双方按出资比例承担坏账风险,同步共享超额收益。
过度授信风险的防范体现在全流程管控细节中。通知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建立“客户授信总额度管理”机制,将借款人在多家机构的贷款余额、信用卡透支等纳入统一授信额度计算,合并授信比例不得超过其月收入的50%。某消费金融公司已上线“多头借贷监测系统”,实时对接央行征信系统、百行征信等数据平台,对发现存在3家以上机构贷款记录的借款人自动降低授信额度。针对“以贷养贷”问题,通知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向逾期超过90天的借款人新增贷款,且展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某机构因此压缩对“循环贷”产品的依赖,将此类业务占比从45%降至20%,转而开发“等额本息”还款的中长期消费贷款。
监管协同机制的完善为政策落地提供保障。通知明确消费金融公司需按月向属地监管部门报送互联网贷款业务数据,包括出资比例达标情况、场景审核通过率、合作机构合规率等23项指标,监管部门按季度开展“飞行检查”,对违规机构采取暂停业务、罚款等措施。某省级监管局透露,已对2家出资比例不足20%的消费金融公司下发监管意见书,要求3个月内完成整改,否则暂停互联网贷款业务。政策还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建立“合规免责、违规重罚”的考核机制,将互联网贷款合规指标纳入分支机构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20%,对出现重大违规的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
行业生态的重塑正在加速显现。通知发布后,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启动增资计划,某区域性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股东现金增资将注册资本从8亿元增至15亿元,以提升互联网贷款出资能力;头部机构则加大科技投入,某央企背景消费金融公司投入5000万元升级智能风控系统,引入联邦学习技术实现合作机构数据安全共享,场景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对于消费者而言,合规化转型带来更透明的贷款服务——某消费金融平台已在APP首页增设“贷款资金流向查询”功能,借款人可实时查看资金支付路径,年化利率、服务费率等关键信息以醒目方式展示,避免“套路贷”陷阱。
此次互联网贷款监管新规的出台,是金融监管部门落实“金融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设定出资比例底线、强化场景真实性审核、规范合作机构管理,政策既防范了金融风险向消费者传导,又为消费金融公司划定了清晰的合规边界。随着行业加速出清不合规业务,消费金融将回归“小额、分散”的本源,更好满足居民合理消费需求,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提供金融支撑。未来,随着监管科技的深度应用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具备资金实力、场景资源和风控能力的消费金融公司将脱颖而出,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