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丨绿色金融标准统一重构市场格局!《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版)》深度解读

2025-08-27 21:31:31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2025年8月,三部门联合发布新版绿色金融目录,首次统一绿债绿贷标准,采用双标识区分减排贡献,新增氢能全链条、储能、绿色消费等领域。试点区域差异化探索,与欧盟标准互认,推动绿色项目融资效率提升及跨境流通。

——援引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02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迎来“标准革命”。这份历经18个月修订的政策文件首次实现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各类金融产品标准统一,删除煤炭清洁利用等争议领域,新增氢能全产业链、绿色消费等12类项目,采用“√√/√”双标识体系区分减排贡献,自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后,预计将撬动8000亿元新增绿债发行,推动15万亿绿色金融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政策出台的背后,是破解长期困扰行业的“九龙治水”难题。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分属不同标准体系,导致金融机构项目识别成本占绿色业务总费用的37%。某股份制银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透露,此前一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因同时符合信贷和债券两套标准,被迫进行两次评估,耗时增加45天。新版目录通过三级分类体系(9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271个三级类),将绿色项目与国民经济行业代码精准对接,使项目识别效率提升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录特别删除煤炭利用相关内容,明确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边界,为钢铁、石化等高碳行业低碳改造预留政策空间。

创新推出的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标识成为政策亮点。其中“√√”标识代表直接减排项目,如浙江某400MW光伏电站年减排CO₂达42万吨,可优先获得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1.75%的优惠利率;“√”标识涵盖氢能电解槽制造、智能电网装备等产业链环节,北京某风电设备厂商据此发行5亿元绿债,募集资金用于永磁直驱风机研发,带动单位度电成本下降18%。这一标识体系与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实现互认,中广核集团已成功在伦敦发行3亿欧元绿债,成为首支获得中欧双重认证的新能源项目债券,发行利率较同期普通债券低50BP。

氢能、储能、绿色消费三大新增领域构成投资新蓝海。在氢能板块,目录将支持范围从燃料电池扩展至“制-储-输-用”全链条15个项目,北京某绿氢示范工程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储氢”组合认定,获得国开行28亿元专项贷款,电解槽能耗降至4.2kWh/Nm³的国际领先水平。储能领域首次纳入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山东肥城1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据此发行20亿元绿债,度电成本控制在0.5元以内,较锂电池储能降低30%。绿色消费板块的落地尤为引人注目,上海推出“绿债+消费券”组合政策,消费者购买目录内节能冰箱可享受20%政府补贴叠加15%绿债贴息,某家电连锁企业单月销售额突破8亿元,其中绿色产品占比达73%。

政策实施将重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监管要求各银行按季度披露资金使用情况,某城商行因未及时更新光伏项目发电量数据,被下调ESG评级导致融资成本上升28BP。与此同时,政策红利也加速释放,符合“√√”标识的项目可享受30%财政贴息,某氢能储运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15%;绿色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某保险公司测算全年可节税超8000万元。市场预测,2025年绿债发行规模将达82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将从12%升至25%,某新能源车企计划发行首单“绿色可转债”募资50亿元,开创直接融资新路径。

专家提醒,目录实施后企业需注意三大申报要点:一是优先选择“√√”标识项目,某钢铁企业氢基竖炉改造项目据此缩短发行周期50%;二是提前准备第三方环境效益评估报告,推荐采用ISO14064核算标准;三是存续期内强化数据披露,特别是氢能项目需实时监控电解槽能耗指标。北京绿色金融研究院张芳指出,目录虽大幅提高“洗绿”成本,但38%的申报项目仍因“环境效益测算不达标”被拒,建议企业采用LCA全生命周期分析法提升通过率。

随着政策进入倒计时,一场绿色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已然启动。央行明确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技术进步剔除落后项目,首批拟删除“铅酸蓄电池回收”等3个子目。在这场关乎15万亿市场的变革中,率先掌握标准话语权的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关于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的通知》银发〔2025〕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