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22:37:22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央行副行长邹澜8月18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我国动产融资市场规模已达15万亿元,但动产利用率仍低于国际水平。新政明确将通过深化统一登记改革、扩大担保物范围、强化科技赋能等三大举措,预计释放超20万亿元动产融资潜力,为中小微企业破解"轻资产、融资难"困局提供制度保障。
——援引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信息及经济日报报道
政策核心:让“沉睡资产”流动起来
当前我国企业资产中60%-80%为动产,但传统融资过度依赖不动产担保。此次政策创新直指痛点:一方面将数据资产、新能源积分等新型动产纳入担保范围,另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运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动产押品全流程监控。截至6月底,全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已覆盖1800万家市场主体,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达86%。
"应收账款、存货、生产设备等都能变成'活钱'。"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通过三方面突破激活市场: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体系,解决此前登记分散、查询不便问题;二是明确创新型动产担保法律效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数据贷""碳汇贷"等新型产品;三是构建"评估-监管-处置"全链条风控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提升动产估值公信力。
实践案 例:从“仓库里的钢材”到“账上的资金”
在浙江,开化农商银行推出的"云商贷"已为1.75万户小微企业授信83.56亿元,企业仅凭应收账款数据即可获得最高500万元信用额度。嘉善农商银行的"续易贷"产品通过存货动态质押,今年已办理无还本续贷8047笔,为企业节约转贷成本超7000万元。
大型银行亦加速布局。邮储银行三季报显示,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58万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超18%;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则试点"贷款+股权投资"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数据显示,政策试点地区中小微企业动产融资获得率提升23个百分点,平均融资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专家解读:构建动产融资生态闭环
"新政标志着我国动产融资进入'制度+科技'双轮驱动阶段。"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通过统一登记系统升级(新一代系统实现7×24小时实时登记)、物联网监管技术应用(电子围栏、生物识别等)、处置渠道拓宽(建立全国动产交易平台),将有效解决传统动产融资中"估值难、监管难、变现难"三大痛点。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指出,此次改革在《民法典》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权利质押规则,特别是对数据资产、碳排放权等新型担保物的法律地位予以确认,"这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融资提供了法律保障,预计未来三年将带动动产融资年复合增长率达15%。"
金融监管总局提示,企业可重点关注三方面机遇:一是梳理自身动产资源,优先选择应收账款、核心生产设备等易评估、易监管的动产;二是对接接入央行登记系统的金融机构,享受政策优惠利率(目前动产融资平均利率较传统贷款低0.8个百分点);三是运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官方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据了解,工信部已联合12家银行推出"动产融资专项行动",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3000万元授信额度,科技型企业更可享受评估费补贴。政策窗口期内(2025年8月-2026年12月)办理动产融资业务的企业,还可申请财政贴息支持,实际融资成本有望降至3%以下。
来源:本文数据综合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信息及经济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