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 | 《博弈论与生活》:用博弈论的观点看待和破解生活中的难题

2021-06-25 20:26:15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内容简介

面对各种冲突和僵局,有何因应策略?博弈理论可以给我们线索。这本书是“搞笑诺贝尔奖”得主费雪处理、化解各类冲突的心得。读完本书,除了可以认识博弈理论的全貌,你也能学会该如何化解日常生活中的七大困境:

1. 囚犯困境(譬如削价竞争)

2. 公共财的悲剧(譬如网路塞车)

3. 搭便车(譬如占用公共资源却不想付钱)

4. 胆小鬼赛局(譬如在路上有人硬是想切进某条车道)

5. 自愿者困境(譬如谁去倒垃圾)

6. 两性战争(譬如老公想去看球赛,老婆却想去看电影)

7. 猎鹿问题(譬如某个人不合作、脱队行事)

作者简介

莱恩·费雪,英国知名科普作家。大学所学专业为化学与数学,但涉猎极广:物理、食品科学、生物医药研究,还有哲学,热衷于向大众传播科学界真在发生的事情。

于1999年获得“搞笑诺贝尔奖”,该奖评委多为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典礼在哈佛校园举办。于2004年凭借畅销书《搞笑学物理》赢得“美国物理学会科学写作奖”。

媒体评论

1、我在科普视频中多次提到博弈论,而这本书没有使用任何数学公式,却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解读了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其实,囚徒困境、公地悲剧、懦夫博弈等博弈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读罢此书,一定能让您对生活有新的认识。

——李永乐 人大附中物理教师,科普作者

2、这本书为我们阐释了合作的进化理念,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这些理念对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带来的改变。

——约翰·R.豪瑟 麻省理工学院 斯隆管理学院 营销学教授

3、合作的进化促成了复杂的人类社会并使之得以持续。能否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物种减少问题以及持续增长的人口生存问题,都取决于对合作的透彻理解。阅读这本书吧!

——罗伯特·梅 勋爵 牛津大学 动物学系教授

4、兰·费雪通过列举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经历,阐述了博弈中玩家遭受的痛苦。他认为,博弈论不仅让玩家明白博弈带来的后果,也有助于玩家避免遭受因博弈失败造成的愤怒或悲伤。

——史蒂文·J.布拉姆斯 纽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双赢之道》作者

目录

《博弈论与生活》目录

引言:博弈中的合作策略

第一章: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人们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选择放弃合作策略,从而陷入长远利益受损的局面。如何破除困境?这里有两项挑战:,达成合作协议;第二,让各方不变卦、不作弊。

第二章:公平分配的“你切我选”

对公平的向往深植我们内心,同时公平也是促成并维持合作的重要工具。但面对任何一种有限的资源,在合作中如何公平分配,并确保结果不招致任何嫉妒和矛盾?“你切我选”也许能化解这一难题。

第三章:生活中的七大困境

我们面对的社会困境林林总总,博弈论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影响合作的困境给出了定义。本章将一一探讨发生这些陷阱的原理机制,以及它们在真实的世界中造成的影响。

第四章:剪刀、石头、布

如果合作无法达成共识,不妨将一切交给命运,用猜拳来决定吧!

第五章:用沟通协商建立联盟

信息可能有误,想法可能会引起误解,合作时各方不对等的势力可能会引起冲突……如何跳脱出合作中的困境,我们可以借助沟通和协商,建立联盟关系,达成共同策略。

第六章:有效的信任机制

不论是在博弈论的社会困境或是真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或不愿相信他人,就可能带来悲惨的结果,而如果彼此信任,就能克服众多困境。

第七章:一报还一报

我们的确常常能跨越不信任的障碍,找到方法赢得并维持信任,但如果希望合作长长久久,就需要制约策略。博弈理论家将其总结为“一报还一报”,即依照对方的行动来回应,如果对方合作,我也合作;如果对方作弊,我就以不合作来报复。

第八章:超越博弈

如何改变博弈,才能提升合作概率?一种是引入新的参与者,就可能够造成一些特别而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另一种将在不久后成真,就是在协商时使用“量子计算机”,让双方能够先得知对方的想法,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如此一来,困境的核心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后记:个人扭转全局的十大要诀

精彩书摘

三方对决

三方对决其实类似于两人对决,只不过改成三方就是了。

加入第三方之后,会造成一些矛盾的情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情境息息相关。

举例说明其中一种矛盾。假设有三位男性逻辑学家,正在讨论博弈论里面的精妙之处。讨论激烈之际,他们觉得,既然大家都是男人中的男人,的解决方法就是来场枪战,谁能活下来谁就有理。然而,既然他们都是逻辑学家,就一定得先想出一些规则。他们的结论是,枪法差的可以开枪,第二差的开第二枪,依此顺序轮流开枪,直到剩下一人活着为止。而统计数据显示,枪法差的只有1/3 的机会打中目标,第二差的有2/3 的机会,枪法好的则是弹无虚发。如果你是枪法差的那个,你该瞄准谁?

答案是:对空鸣枪就好!如果你瞄准枪法第二差的,而且还真的打中,轮到下一个,你就必死无疑;如果你射死了枪法好的,也只剩1/3 的活命机会。换言之,如果你射死了任何一个对手,只会让你的情况更糟,因为这样一来,剩下的对手再也没别的目标,一定会瞄准你。如果你枪谁都没打中,那就还有机会开第二枪,而且胜算更大。

有很多实际的情形,都类似上面这个假想的局面。其中一种,会出现在国际象棋和桥牌的巡回赛中。许多桥牌巡回赛都采用SWISS 赛制,轮分出输赢后,第二轮输家和输家打、赢家和赢家打,依此类推。过去我经常参加这类比赛,很快就发现,的策略就是轮一定要输,这样之后碰到的对手比较弱。

我发现,这种让强者先去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派得上用场。特别是开董事会的时候,我常常先不加入辩论,而是等其他人争论到累了,炮火不那么猛烈的时候,在后一刻提出我的想法。

早分析三方对决的两位学者是基尔高和布拉姆斯,他们提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是1992 年美国三大电视网的三方对决:既要抢主持人,又要在深夜节目的形式上不落人后。ABC(美国广播公司)固守着广受欢迎的《夜线》节目,可以说有效采取了对空鸣枪的策略,从而迫使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形成双方对决,必须争相聘用戴维·莱特曼或杰·雷诺这种脱口秀谐星,来吸引深夜娱乐节目的电视观众。

比较严肃的例子,则是冷战时期的长期核威慑政策,参与者为美国、西欧和苏联。如果只是西欧和苏联两方对决,可能就会发展成全面战争,但有了美国加入,假设苏联入侵联邦德国,就可能引来美国的核反击,于是,三者间形成极度危险的三方对决局面。

当然,这种冲突常常十分复杂,如果只用三方对决来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但基尔高和布拉姆斯认为,只要我们有所体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情境中找出规则,就能够获益良多。这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策略非常敏感,只要情境中稍微有一点变化 ,就可能让策略大不相同。例如其中重要的心得之一,就是有力的参与者常常会站在不利的位置,而成为早期的众矢之的。

基尔高和布拉姆斯认为,依据推论,“考量那些长期僵持不下的冲突时,陷入三方对决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某些作为虽然可以带来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反而可能触动了后导致自己走向灭亡的力量”。

图片

从历史上来看,有些强国会试着压制由其他强国所支持的反叛行动和恐怖主义,结局也就不出意外,从美国独立战争到阿富汗及伊拉克的冲突,都是如此。

基尔高和布拉姆斯指出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则在于各方签订的协议常常并不持久。这点在政治上尤为明显。以澳大利亚为例,塔斯马尼亚省曾经发生一次三方对决,当时是由两大政党加上一个较小的绿党形成权力制衡,两大党都希望和绿党结盟,但未能成功,后形成三方对决,让塔斯马尼亚省进入无政府状态。另一个例子则在意大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该国一直无法建立起稳定的联合政府,结果就是意大利国会的上下议院已经解散过七次之多。

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协议和盟约更为稳定?这代表着必须让各方感觉到,如果打破协议,大家都没有好处。下一章会讨论是否可以以及该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让阅读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