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10:17:36 来源:“打造绿色立体法律生态圈”高端研讨会 作者:曹远征
2016年12月4日,由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主发起并承办的绿法(国际)联盟启动仪式暨“打造绿色立体法律生态圈”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曹远征先生发表视频演讲。
在筹备过程中,联盟代表与我进行过几次商讨,征询过一些意见和建议。我认为建立绿法(国际)联盟这样一个跨界联盟的思路很好。今天,我就联盟的定位、运行模式及研究院的有关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绿法(国际)联盟和绿法联盟研究院的定位
绿法(国际)联盟是一个平台,平台上对接了各种行业资源,通过行业间的交流、碰撞,发现、提炼、整合问题,组织配置相关资源,寻找并推广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绿法联盟研究院是联盟重要的依托和载体,应区别于传统的研究机构,坚持问题导向,不做学术研究,不搞宏观研究,着眼于中观。
二、运行模式
绿法(国际)联盟包括绿法联盟研究院应当采用递进式讨论的方式运行,即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发现、提炼具有价值的跨行业综合性问题,邀请某一领域的专家进行主导,组织、调配资源给予充分保障,通过密集、渐进式的讨论,达成共识、形成结论,找到解决路径,推广解决方案。运行过程有预算、有评估,实行项目管理。
具体来讲,我的建议有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研究院应该有强大的学术委员会,时刻关注市场,了解市场的发展阶段,提出问题,而且是跨界的综合性问题。以PPP为例,这就是跨界综合性问题,涉及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各行业的专家都参与其中,综合以后就会衍生出问题,有政府参与、需要法律和资本的支持,还有老百姓的参与等。
跨界的综合性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这种研究区别于专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学术研究,也区别于类似中国经济50人论坛关注宏观研究。这种研究称之为中观,问题导向的研究目标是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应该是总体思路角度的解决方案。
第二,研究院进行研究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密集讨论。首先应该辩论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问题?进一步思考究竟是什么问题,核心是什么?然后再考虑如何整合资源、组织人力研究问题。组织形式并不像常规的研究机构一样提前设想好,而是可能随着问题滚动出来。
实际上,最后的推广最为重要。我们推广的是理念,是经过反复充分讨论达成的共识,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第三,组织构架最核心的应该是组织协调,而不是研究机构。组织架构可以在实践中逐渐确定,因为目前很难预计最终的目标和方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要有强有力的办公人员组织协调相关人员讨论问题。联盟成员应该不断了解各行各业的看法、观点,了解行业关注的热点,综合分析,发现问题。
最后,建议联盟运行应该规划两点:一是中国最有希望的行业是什么;二是中国问题最大的行业是什么。在此之后确定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经过专家主持讨论,慢慢形成轮廓。这个过程应该进行预算和项目管理,管理权归于平台,由平台决定是否可以持续。评估的方式是开会讨论,集思广益。
三、组织架构
基于运行模式,我建议,联盟的组织架构可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术委员会,二是管理委员会,三是财务委员会。三个委员会分别完成项目进展评估、项目管理和财务审计评估三项具体工作。具体来说:
学术委员会负责把握研究问题的方向,进行学术评估。大体分为两个层级,一个层级是由比较有地位有影响的专家组成,把握宏观,指导研究方向;另一个层级是主导各个研究专题的行业代表。由他们主持研究专题,评估研究进程,与管理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对接。
管理委员会是日常的决策机构,负责联盟日常运行。主要完成平台资源的组织、调配、整合,进行项目管理。
财务委员会主要负责预算、审计等财务评估工作。
三个委员会不在人员配置上有交叉,保持相对独立。
以上就是我对绿法(国际)联盟和研究院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