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洪艳蓉:实现不良资产数据共享将产生更大意义

2019-08-20 09:54:2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导语:由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信达资产、北京AMC、天津AMC、河北AMC、光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北交所、中华金融和其他央企、国企、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代表共八十余人出席。新浪财经作为独家媒体支持单位,对部分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独家专访。

关于海外资产证券化发展态势不错,但国内空间市场稍微逊色的原因,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艳蓉告诉新浪财经记者。“一个方面是与银行试点的机构的结构有关系,批的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还有全国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很多,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理有关,所以在开始并没有那么积极。做资产证券挑选资产包,成本也要投入不少,所以就导致在发起机构这边,想做的没有资格,已经批的有很多渠道,但是没有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所以就会导致他做得不够快。”

而对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原因,洪艳蓉也做出了解答。“原来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资产批量转让,对公贷款为主,但是不良资产现在有一个发展方向,消费信贷也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信贷。这个是不能通过批量处置的方式给资产管理公司,所以必须另辟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做到消费信贷的过程。”

但同时洪艳蓉表示,法律上没有给资产证券化较为明显的优惠措施,市场的中介机构也都是按照常规来做。因此受支持和收益的影响,业内人士更倾向于做其他成熟的产品。

以下是采访实录。

采访者:今天上半年,不良资产的规模在逐渐上升,不良资产资产包的价格在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趋势?

洪艳蓉:上升大家是有共识的,包括在银保监会查到数据,大约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应该是2.16万亿,占比应该是1.8,这个是很正常的。当经济下行周期,很多风险就有可能暴露出来。资产包比如原来一百个亿的资产原来卖20个亿,现在卖成10个亿,那就意味着原来比较早的时候,有一些资产比较好,从可移的先卖,损失的资产再拿到最后。越到后面的问题,资产的质量确实是下降。从市场来讲,可以处置不良资产包的承接机构,主要是资产管理公司,这也会反应对价格的敏感度,所以我觉得有跟时间长度有关系。

采访者: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一共18家银行做为试点,现在三年的时间,取得的成效怎么样?

洪艳蓉:在2018年的2月份,两周年的时候大约做了33单,不到100亿的发行量,原来试点的容量是批了一千亿,但是没有用到。我昨天去查的时候,发现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就翻倍了,这一年大家做的单子挺多的。量倒是不多,到了六百多,一百多亿做了几十单。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海外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挺好的,但是为什么国内没有那么好的空间市场。一个方面是与银行试点的机构的结构有关系,批的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还有全国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很多,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理有关,所以在开始并没有那么积极。做资产证券挑选资产包,成本也要投入不少,所以就导致在发起机构这边,想做的没有资格,已经批的有很多渠道,但是没有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所以就会导致他做得不够快。

还有一个问题,近年来为什么发展特别快?原来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资产批量转让,对公贷款为主,但是不良资产现在有一个发展方向,消费信贷也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信贷。这个是不能通过批量处置的方式给资产管理公司,所以必须另辟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做到消费信贷的过程。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的银行,有一半以上的单子都是消费信贷类的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消费资产的证券化准备工作非常多,还有市场会发现这个价格基本折扣率会折到10,市场看不准,因为没有完整的数据把这个东西测算出来,会导致量没有那么大。

除了这两个原因,法律上没有给资产证券化什么优惠措施,市场的中介机构也都是按照常规来做,没有因为这个得到任何的支持和收益。做这个的成本和劳动力不如其他成熟的产品来得划算。

在这种背景下,这次发布的不良资产蓝皮书向大家展示了不良资产基本的状况,对市场的概况非常有意义。如果能够做不良资产数据的共享,意义会更大一些。不管是失信人的处置上,资产的交换都有非常意义,如果起一个头目应该给予鼓励。

特别声明

本文为“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中专家接受新浪财经专访实录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后台联系小编。绿法(国际)联盟将继续推出其他专家独家专访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