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智库 | 关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畅谈“新金融、新开放、新发展”

2020-09-07 10:23:36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摘要:2020年9月6日,以“新金融、新开放、新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成功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展的主要论坛活动,一行两会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共话中国“新金融、新开放、新发展”。

绿法联盟研究院整理论坛名家观点,以飨读者。

殷勇: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殷勇表示,我们要牢牢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金融攻坚战的要求,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持续做好重点风险领域的整治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大力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提升我们金融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殷勇指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表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的效率,提升服务的水平。切实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在北京发展的获得感。

陈雨露: 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清零,更多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席论坛并致辞。陈雨露表示,中国取消了对银行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放宽了业务范围,降低了资产规模,经营年限等股东资质方面的限制,同时在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积极推动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的国际接轨,在今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中,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清零,目前上述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周亮:将探索应急贷款和应急融资机制,推动金融系统今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出席论坛并致辞。周亮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紧扣“六稳”、“六保”的要求,全力以赴促进国民经济正常循环,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探索应急贷款和应急融资的机制,推动金融体系发展。对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主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主动对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需求支持。

方星海:在中美加强沟通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步伐没有停止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出席论坛并致辞。方星海表示,在中美加强沟通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步伐没有停止。回归资本市场30年的对外开放,很大特点就是对外开放的步伐是平稳的,没有对市场造成冲击,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境外投资者投资增值的同时,在引导价值投资、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9月3日,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持有中国股市的股票市值为2.01万亿元,在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3.28%,加上QFII和RQFII持股,所有外资持有中国流通股市值的比重是4.69%,该比例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股票市场相比非常低。引入境外资金进入中国股市还有很大潜力。

李扬:需要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来全面改造我们的金融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李扬表示,先看一个好消息,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北京第一,前八名里中国有四个城市上榜,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是好消息,确实发展得很快。但是仔细看发展的动因,金融科技发展三大动因,一个是市场牵引,一个是技术驱动,第三是制度保障,恰好这样三个因素可以对应三个国家,分别是需求牵引中国,技术驱动美国,制度保障英国。这样的话我们就看得出来中国所有的事情是因为人多,是因为利大。基于这样一种背景下发展出来的金融科技有可能技术含量是不够的,有可能它的制度保障是有缺陷的,因此我们这样比较的话就知道我们的长处在哪里、我们的短处在哪里。

李扬指出,我们看中国一直排在第四,从2017年开始到了第三,前三名第一名美国,他是技术驱动的,第二名英国,他是制度保障性的,第三名才是中国,是市场驱动的。一说市场驱动,在座的大家都很清楚,我们靠得就是薄利多销,而不是靠先进的技术,我们现在也不是靠的完善的制度,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来全面改造我们的金融业,使得我们金融业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金融业。

张晓慧:最大的红利仍然是全方位和高水平的改革开放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张晓慧表示,对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红利仍然是全方位和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经济的稳步复苏对拉动就业增长固然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危机过后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得到升级,发展质量得到提高,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广泛和深度地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是竞争中心的原则可以更好地得到贯彻落实,作为稳就业主体的民企和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