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智库 | 2020年金融大动荡?全球意见领袖这么看......

2020-03-31 11:25:0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2020年,全球经济何去何从?中国经济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全球关键意见领袖(KOL)发表了各自观点。

许小年:这次衰退周期一定超过2008年 经济好转要看年底

1929年大萧条持续十年,直到二战军需井喷式增长才走出萧条。日本从89年开始就经历了长时间的衰退。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可以跟1929年大萧条类比,只不过局限在日本国内,波及范围没有那么广而已。

1929年大萧条,国民经济中的几大板块: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全部被破坏。首先发生在金融部门:1929.10.24道指盘中下跌11%,24-29号累计跌掉25%,市场发生恐慌抛售,出现踩踏现象,股票债券都抛掉,引起流动性紧张。

流动性紧张如何传导到整个经济?传导机制:抛售资产,抢现金,流动性奇缺,于是冲击银行,银行放贷都是储蓄者的钱(部分准备金制),银行间拆解市场(用国债作抵押做隔夜拆解),由于大家都在抢现金,银行间拆借市场迅速枯竭。

2008年美国就发生了同样的情况,雷曼兄弟破产之后,所有银行都捂紧钱袋子不往池子里蓄水。于是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提款这需求发生挤兑。

1929年11月、12月两个月美国由于流动性危机引起银行资产负债表被破坏,倒闭银行650家,1930年1300家银行破产,包括当时第四大银行Bank of United States. 到1934年,24000家银行里倒闭了9000家,1400亿美元(1930年美国GDP1000亿)的存款消失。

于是1929年股市震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被破坏,银行破产,引起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被破坏;银行体系停顿、消费消失、引起一连串企业破产。

2008年的金融风暴的演化过程跟1929年大萧条很像,但由于美联储采取了积极救助措施,没有演化为大萧条。伯南克开闸大放水,避免了金融机构的倒闭。花旗银行跌到市净率小于0.2,美国政府成为花旗和美洲银行的股东,稳定了市场信心。

伯南克昨天的讲话:2008年美国金融体系里到处都是有毒资产1、价值高估的资产(股票、债券,股票中很多次级按揭为主的金融衍生品);2、美联储加息太快,导致家庭资产负债表被破坏,抵押房产被拍卖,房价崩了,金融衍生品价格下跌。幸运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健康。政府债务不多。

多米诺现象关键环节是银行体系的崩溃。如今几次资本市场的熔断之后,标普跌了30-40%,市场上的恐慌情绪是否会发展到冲击商业银行体系?

新冠疫情下,实体经济企业破产不可避免、家庭消费下降不可避免,是否会引起银行体系垮掉?

弗里德曼的结论:当股市崩盘、市场流动性紧缺时,中央银行应该注入流动性。大家知道了如何避免流动性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

美联储和欧洲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能不能守住?

金本位制下央行无法任意发行货币,1929年没有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贴现率。1934年,罗斯福政府放弃了金本位制。认知障碍和缺乏货币政策工具导致了大萧条。

美国银行体系,180万亿美元总资产,其中利率敏感48万亿,这部分资产主要是债券,会有相当损失。其他不敏感资产,但是对于实体经济敏感,也就是有破产就坏账。

现在美国金融体系比2008年健康很多,表现在资本充足率11%(2008 8%),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了。任何坏账需要资本核销。

还有1.3万亿超额储备,是美联储发的。美联储QE造成货币多余,就变成了储备。一度达到3万亿,但美联储缩表后降到了1.3万亿,可以抵挡冲击。

美联储印钞机在,不可能发生挤兑,这和1929完全不同。即使利率到0,用QE来收购有价证券。QE理论上无限量,长期不是好事,但是当前有利。

个人认为目前和2008年比,银行体系健康,家庭资产负债表完好无损(对比2008就是家庭资产负债表失衡),金融体系流动性不缺。唯一不好是企业部门负债和政府负债高。美国国债已达GDP100%, 当然比日本的300%还是低。中国政府负债率不算太高,加上国有部门(各种平台)加上去应该不低,我手上没有数字,黑箱一般。

短期来看,流动性风险缓解,1929式的危机概率不大。风险在于疫情反复长期冲击,影响实体。只要美国金融不出事情,就不会有大的影响。

手里捏着美元还是核心,其他货币的用途都不行,包括英镑。所以美国银行体系不崩,就问题不大。

但是,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衰退时间会比较长。

全球大家一起跟着走,防疫不那么紧张,经济形式还是一样严峻的。现在的活是春节前的订单,四月份订单会马上锐减,经济活动进入半停滞,那作为第一大制造国,国内市场无法消化。

网上议论国际的很多说法是愚昧,他们的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们就没订单,工人没有工资就没有消费。后半段我们跑不了,要陪着全球走完防疫的全程。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才能正常。

新冠疫情说明全球化一定要继续进行下去。再次证明全球化要继续推进,否则全球防不住疫情。我们服务业遭受重挫,前两个月工业产出下降13.5%,消费品下降25%,服务业重灾区。一季度负增长是定局。我认为小于零,估计2季度也是负增长。

衰退周期一定超过2008年危机。经济好转要看年底。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收缩。

吴晓求:全球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进入了大动荡时期

我看到,我们国家对疫情的控制是有效的。我们的情况正在不断趋于正常,正是在这个时候全球的疫情出现了蔓延。

最近这十天我把注意力又放到全球市场的波动上。由美国股市所引发的全球市场的大波动,坦率地讲,这种波动的幅度和激烈程度超出了想象。这种剧烈的动荡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最近10个交易日,美国市场出现了4次熔断的状况,这是历史上所没有看到的。

熔断机制是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之后,美国基于当时市场的教训总结,推出了熔断机制,在这次大动荡之前只出现了一次(1997年10月27日道指跌超7%触发熔断)。这一次10个交易日出现了4次熔断,这是非常非常罕见的;熔断次日又出现了三次大幅度反弹。现在人们特别关心近期美国股市的巨幅波动是不是意味着全球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来临,或者说已经出现了新一轮金融危机。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是极其罕见的,是快速地闪崩。这次因为有熔断机制,所以有一个时间的延迟过程,而且,今天的资本市场与1929-1933年的市场想比,无论市场规模还是从对经济的影响力来看,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所以基于这十天出现的四次熔断情况,基本判断是全球市场进入到大动荡的时期。

诺奖得主安格斯·迪顿:经济学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妮凯斯(Anne Case)和我一直在研究美国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人之间日益扩大的不平等。我们发现,在工资、劳动力参与水平、婚姻、社交孤立、痛苦、酗酒、吸毒死亡和自杀方面的情况,两者有着越来越大的差距。现在,我们还要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服务,而这些精英们决定了他们在何处、何时以及与谁战斗。

我们已经失去了人们在一起服役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比如,听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的描述,他将自己在军队中的经历看作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如果特朗普拒绝接受2020年的选举结果,或者在被弹劾和定罪后拒绝离开白宫,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对这样的社会分裂感到遗憾,正是这种分裂让我们招募的军队成了特朗普最热诚的支持者。

芝加哥经济学派让我们所有人得以充分尊重自由市场,但也让我们几乎不怎么关心什么是市场做不到的、做得不好的,或者什么是我们根本不应该要求市场去做的。哲学家们从来不认为金钱是衡量好处的唯一标准,而经济学家们很少认真地去读他们的作品、听他们的观点。

但变化可能就在眼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是莫里斯的长期合作者,并且他与伊曼纽尔·塞兹(Emmanuel Saez)的研究正帮助沃伦制定计划,以重新对富人征收高边际税率。沃伦是2020年挑战特朗普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无论2020年大选的结果如何,更多地关注剑桥经济学派可能有助于重建信心,不仅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还有对经济学本身的信心。

金刻羽:为什么说我们可能面临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类似1930年代经济萧条的前景,或许是2009年经济大衰退的几倍。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我们一生中经理的最大的经济事件。这场流行病可与1918年袭击西班牙的大流感相提并论,那场流感当时感染了西班牙1/4的人口,并且有5000万人死亡。仅仅在两个月前,大多数人还认为这场新冠病毒只是一种中国现象,或至多发生在亚洲,就像SARS,我们没有料想到它会在世界其他国家有爆炸式的传播。与1918年相比,现代医学和科技得到了进步,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每天有1200万人次通过乘坐飞机在各个国家之间流动。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不是像2009年的经济衰退时那样,美国的产出下降5%,而是美国和全球的产出下降40%的可能性。这一次,不是信贷紧缩导致的银行体系的瘫痪,消费乏力蔓延到实体经济。如今,实体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完全陷入停滞,这种影响将会进入金融系统,并且重新回来第二次冲击实体经济。

与整个经济衰退时期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府承诺的一揽子援助规模已经大得多了。美联储已经承诺无限购买美国债券,美国财政部通过了美国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历史上一贯吝啬的欧央行已经承诺购买约1万亿欧元的欧洲债券。其口号是:竭尽全力。他们声称自己正在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危机!

我们是否会面临经济萧条或衰退,要看新冠病毒在全球的传播会持续多长时间。如果所有国家都能够采取像中国这样严厉的措施,或者甚至是采取像新加坡、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这样较为温和但有效的措施,我都不会如此担心。但西方国家不像亚洲国家。首先,他们没有经历过SARS的经验,反应迟钝,很晚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次,仅仅在几周的强制隔离,甚至只是要求避免聚集之后,就已经怨声载道。因此,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化、政治制度、公共设施不同,我们的人民也是不同的。与西方人相比,东亚人是一个更顺从的群体,就像与意大利人相比德国人也是这样。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需要的社会娱乐活动更少。上周末巴黎天气很好,法国人不愿错过离家去海滩的机会。但是不管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他们都厌恶被管制的感觉。他们对技术监视也持怀疑态度,即使危及他们的生命也是如此。

上述的所有意味着不同国家在应对这一流行病时,将采取截然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采取的是缓解措施,推迟高峰期的到来,而不是采取极端措施去遏制病毒。但这也将意味着他们延误了工作和经济的恢复,按照他们的策略,经济恢复少则需要6个月,甚至更久。如果出现二波感染的爆发,则可能需要18个月,或者直到治疗方法和疫苗的出现才能恢复正常。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12-18个月的经济停滞,我们将面临的是比大萧条更严重的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根据中国的抗疫经验来分析世界经济的前景。中国国内的经济规模足以防止我们的产出出现大幅下降。但是,当我们的经济恢复正常时,世界其他地区将陷入困境。不仅是出于战略利益,而且还是道德要求,这都是我们在这个世纪对世界各国施以援手的机会。在国际社会中如此难以建立的信任,将通过我们对人道主义援助真诚而实际的践行来实现。

王文:世界对这次疫情缺乏想象力

从历史与文明的角度来看,过去数周,我们对疫情的冲击的确是缺乏想象力。一个月前,我们多数人还在拿新冠疫情和非典作比较。现在看来,明显是低估了。2月29日,美股还在26000上下,我在《证券日报》刊文,说疫情有可能导致全球大危机;3月3日,美国刚刚出现新冠病例,我在《环球时报》刊文《如果新冠疫情在美国大规模爆发》;3月17日,我在《证券日报》再刊文,认为“将1930年大萧条视为当下全球化基本参照”。

从1月疫情在中国湖北爆发,2月26日,国际新增病例反超中国,到现在差不多2个月,疫情不断以洞穿底盘式的冲击力,打破我们多数人此前的想象。网上的段子说,熔断刚出现时,巴菲特说自己活了89岁从没见过这样的现象。结果此后几天,频频熔断。所以,对疫情的分析与预测恐怕需要有更多的想象力。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出现,但我问了许多医学专家,疫苗很难在短期内出现,那么,目前看来传统的经济学、金融学框架、微观与宏观量化分析,可能不足以全面概括当下疫情对全球发展冲击。

大传染病对世界的冲突,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区域危机型。几个月最多至一年、仅对几个或十多个国家的冲击后,各项发展指标开始复苏。比较典型的是非典、埃博拉病毒。现在看来,新冠疫情明显远远超过了非典和埃博拉。

第二层,世纪危害型。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导致了全世界5000万人死亡,间接导致了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很多人不知道这场病毒一直流行到现在,直到1990年代才发现当时的病毒是H1N1,去年又开始在美国肆虐,导致近2万人的死亡。也就是说,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整整影响了世界一百多年。

第三层,文明兴衰型。1350年代出现黑死病鼠疫,导致欧洲近一半人口的死亡,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产生,再造了西方文明。如果没有那场鼠疫,可能文艺复兴不会来那么快。换句话说,恐怕没有任何单项事物能够比病毒更能催生人类的新文明、摧毁旧文明。

迄今为止,我们多数人的想象力只是在第一个层面。但第二层、第三层面的冲击有没有考虑过呢?最近一周,摩根士丹利、高盛的报告开始有了想象力,他们估计美国2020年第二季度GDP大降25%左右。美国有可能会造成9000万人的感染。目前美国特朗普这种“只救市、不救人”的政策,对美国人、美国政府来讲,简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如果这样,上述糟糕的大衰退越来越有可能。

目前我们中国的疫情整体防控住了,现在主要就是病例输入的风险。对于A股,我认为同样需要高度警惕国际金融的输入性风险。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链压力。欧洲几乎已经锁住,现在看来美国离“锁国”恐怕也不远了,因为美国疫情还在继续恶化,只有这么一招。这时候中国的零部件、原材料进出口,在这样大的冲击下,不得不重新布局产业链。

王永利:美联储近期连出重招能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美联储为何急于推出超乎预期的政策举措?

到3月3日,美国的新冠疫情还不是非常严重,但疫情在东亚、欧洲等多地快速蔓延,全球大爆发的压力已经出现,并已对不少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严重阻碍,造成其经济在供需两侧同时受损,甚至出现停滞,对全球大宗商品和股票价格产生严重冲击。由于美国的金融市场并非只是美国人的金融市场,而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市场,全球疫情发展对实体经济以及大宗商品和股市的影响也必然会反映到美国的金融市场上,更何况,人们对美英两个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国应对疫情的信心已经出现动摇,一旦控制不住,新冠疫情在全球大爆发,特别是在美英大爆发,必将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

正因为观察到新冠疫情可能大规模爆发并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冲击,美联储吸取2007年次贷危机过程中行动迟缓导致非常严重后果的教训,在3月3日就紧急采取强力应对举措,并紧随局势的恶化不断强化应对举措的力度和广度,可以说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

第二,如何看待美联储每次出台政策后,金融市场都更加恶化?

实际上正是因为美联储每次出台政策后,疫情的发展又突破原有预期进一步恶化,才导致金融市场紧跟着就更加恶化,其恶化的根源在于疫情发展,而不是货币政策过猛引发市场恐慌,根本不存在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恐慌螺旋”。相反,如果美联储不能及时出台并不断强化应对举措,可能美国金融市场早就崩盘、爆发严重金融危机了。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就会严重影响抗击疫情,二者叠加,不仅对美国,而且对全世界的经济社会都会带来更大冲击,后果更加难以承受。同时,对于美国,采取强力措施对金融动荡是有先例和经验、比较简单的,而对于新冠疫情,从病毒危害的认知、应对举措的把握、传统习惯的改变、国际关系的维护等,涉及的问题极其复杂,不到万不得已,很难下决心采取封城隔离甚至封闭边境的严厉举措。所以,尽管货币政策乃至与财政政策结合,难以从根本上遏制金融市场恶化的势头,但美联储也必须全力以赴进行应对,至少可以抑制金融危机的爆发或缓解其可能产生的冲击。因此,说美国货币政策被政治绑架,美国的政策是“救市不救人”,恐怕都有失偏颇。

来源丨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