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智库 | 火热刷屏的“新基建”究竟是什么?

2020-03-12 11:37:48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绿法联盟研究院分析整理了“新基建”的相关解读和研究,共同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新基建”,新在哪? 

俗称“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则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相对于传统基建,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天无疑受到更多瞩目。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深入融合,数据正呈指数型增长,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应用为标志的数字经济,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如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工业互联网支撑;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车联网和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水电气服务、综合管廊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城市物联网的支撑,等等。

能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新一轮的网络建设,如光纤宽带、窄带物联网等;数据信息相关服务,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以及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保障等,也必将成为我国“新基建”的核心所在。

新型基础建设包含的七大领域

当前,官媒盖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蕴藏哪些新动能?

“新基建”将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对投资和运营模式的要求更高,覆盖面更广,参与主体也更多,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更明显。

以通信产业为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全球最大的4G网络,目前,5G测试已进入关键期,预商用实验涵盖了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未来不仅会带来新基建投入的增加,也会带动相关制造产业及主要智能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成为新增长点并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进入创造更大空间。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已拥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在中文信息处理、动态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方面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潜力巨大。

据赛迪智库的数据,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已超过2000家,截至2018年初,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200亿元。

可以预判,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创新商业模式,还将拉动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新技术的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形成与大规模商业化提供必要支撑。这对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支撑新型服务业和新经济、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迎接更大挑战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新基建”的管理涉及市政、交通、安全、环境、信息化等多个部门,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管理,必将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带来巨大改变。

为此,有专家表示,在选择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方向上,应体现国家意志,顶层设计、统筹布局。既要补短板、“还旧账”,又要加快以5G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既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投资到成长性更好、效率更高、产业带动效应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解决当下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又要为国家未来发展打基础,更多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立稳潮头,在未来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认为,当前,5G正成为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加快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稳投资、稳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预计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

新型基础设施不只是网络基础,更包含数字基础、运算基础。加快计算力支撑非常重要。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带动5G手机、车联网终端、智能家居等新型信息产品涌现升级,推动无人配送等新业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根据《中国5G经济报告2020》测算,到2025年5G商用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累计将超过8.3万亿元。

新基建目前规模有限但发展空间巨大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全球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新基建”尽管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规模较小,不足以撑起稳增长。

在政府基建投资中,尚未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但可以从PPP库细分项目中窥见一斑。目前存量PPP项目总投资规模大概17.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等)是大头,约7.1万亿元,占比接近41%。

而“新基建”项目在17多万亿PPP项目库中,不足1000亿元,占比只有0.5%。类“新基建”项目,如轨道交通、园区开发、垃圾发电等,在PPP项目库中大约2.6万亿,占比14.7%左右。两者加总大概占整个PPP库的15%左右。

花长春表示,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有限。

对此,亦有机构持类似意见。中泰证券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基建肯定会发力,但融资端依然有很多约束,再加上疫情对开复工的节奏构成较大影响,对今年的基建总量增长也不应有太高的预期。更多应该关注结构上的基建机会,尤其是政策倾斜的新基建领域。但也要看到,虽然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总体规模仍然有限。

来源丨国是直通车、《瞭望》新闻周刊、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