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观察 | 稳字当头!2022年,中国金融领域如何发展?

2022-03-08 21:44:00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李克强总理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字当头”定调,2022年,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如何发力?如何有效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金融从哪些方面支持实体经济?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2020年,关于注册制的要求是“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表示,注册制的实施实际上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里程碑,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从一个融资为主的市场转向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市场,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运作理念来看,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严弘表示,转型需要时间适应和调整,所以在这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和机制,使得注册制能够得以有效实施,是下一步全面推广注册制的关键所在。

在注册制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功能,提升交易所和监管层市场监督和惩戒机制,保证注册制实施的实质效果仍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前海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现在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择机在主板推行注册制从而支持更多新经济企业上市,推动经济的转型,为经济转型助力。同时通过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实现优胜劣汰,保持源头活水,让好的公司及时注册上市,让差的公司及时退出市场,从而保持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未给小微贷款增速提具体目标,而是要求“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指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国家层面未对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提出目标,表明下一步工作重心应在于建立长效机制。相关部门可进一步探索将个体工商户贷款在普惠小微贷款中单列统计,单独考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应完善激励约束、风险共当和分担机制,对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较大、占比较高的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对个体工商户不良贷款按一定比例对金融机构进行补偿;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要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个体工商户的效率和能力。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前海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稳定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防止市场出现意外大跌从而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发展,这是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投入一定规模的财务资源,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来化解风险隐患,将有助于稳定大局,精准拆弹,降低内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的负面影响。连平认为,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等国际经济环境风云突变,国内面临三重压力及疫情防控需求,《报告》确立了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他认为,2022年,可能出现的风险有:能源进口冲击和输入型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阶段性资本外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房地产现金流和债务问题风险等。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