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 | 12月核心CPI创历史最低! CPI篮子将迎调整,2021年通胀如何看?

2021-01-12 10:29:4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摘要: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总体来看,12月全国CPI同比由降转涨,但核心CPI为2013年发布数据以来的最低值,PPI同比降幅收窄。

12月核心CPI创历史最低,说明了哪些问题?如何看待当期CPI和PPI数据对央行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今年CPI篮子将迎调整,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如何把控?

CPI由降转涨 PPI加速回升

12月CPI由降转涨,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2%。

食品价格出现回升,同比上涨了1.2%,其中,猪肉、鲜菜、鲜果涨幅较大,与猪肉短期供需错配、低温下蔬菜运输成本上升等有关;非食品环比转正至0.1%,交通项拉动明显,或源于油价上涨。

12月PPI同比下降0.4%,降幅较上月收窄了1.1%,环比上涨1.1%,涨幅扩大了0.6%。

分大类来看,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幅度较大,同比降幅收窄了1.3个百分点至0.5%;而生活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则较为温和,同比降幅收窄了0.4个百分点至0.4%。

分行业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原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从而拉动石化产业链、黑色产业链和有色产业链价格上行。

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育浩对此表示,春节临近,短期消费需求有望回升。“中长期看,工业生产需求旺盛,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国内方面,CPI短期受到猪肉价格扰动,但非食品价格预计有回升的动力。PPI已经明确见底开始上行,预计在2021年1月就有望同比回正,开启上行周期。”他说。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指出,12月份PPI环比涨幅有所扩大,同比降幅收窄。当月国内需求稳定恢复,加之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带动工业品价格继续上行。

如何看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市场对此意见不一。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是对前期疫情底部回升进程的延续,因而并无趋势性,当然回升进程仍将缓延续,工业品价格同比2021年将回到正值,但不会持续加速。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则在近期表示,大宗商品在2021年会出现价格中枢上移的态势。在他看来,经济反弹复苏阶段和美元贬值这两个因素将给大宗商品市场戴维斯双基。

12月核心CPI创历史最低

12月核心CPI同比增长0.4%,为连续五个月增长0.5%后首降,也是2013年发布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12月核心CPI创历史最低,说明在疫情反复、寒潮影响下,居民实际需求仍然偏弱。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此作出三点分析:

一是与最近疫情多点散发有一定关系,导致接触型服务业增速较慢,如交通类增速持续为负,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低增长;

二是与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有关,如居住类和衣着类价格增速持续为负;

三是与2019年服务类项目增速较高也有一定关系,在技术上不利于2020年同比增速的提高。

民银智库宏观与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则认为,虽然核心CPI表现相对弱势,但不必对此过于悲观。

展望下一阶段,预计2021年1、2月份受春节错位影响,1月CPI仍有回落压力,但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长。后续随着中低人群收入、线下消费修复等,核心CPI或逐季回升。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当期CPI和PPI数据会不会对央行货币政策造成影响?

“央行暂不会考虑CPI和PP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表示,后期海外疫情和国内信用风险仍有不确定性,央行既有不敢紧的因素,以避免上述不确定的加剧和人民币加速升值,也有不敢松的考量,因为至少到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动能仍在改善。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认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平稳,央行货币政策要更多盯住核心通胀,不宜过多受短期食品和能源价格扰动的影响。

“目前宏观政策强调跨周期调节,目的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目前短期内通胀下行,央行只需要加强预期管理和市场沟通,在实际操作层面无需做得太多。”章俊认为。

对此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多次建议,把核心CPI作为未来货币政策调控中最重要的目标,通过把核心CPI保持在一个温和通胀水平上,对整个宏观经济稳定和供求平衡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宏观经济环境。

张斌认为,CPI指标存在一定问题,因为CPI里面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和能源价格短期的影响太大,它对总需求的方向有可能指偏甚至指反。“2019年整个总需求是偏弱的,但CPI是往上走,就是因为猪肉价格上涨造成的。PPI也不行,它覆盖面较窄,主要是工业品价格。”他强调。 

CPI篮子年内将迎调整

根据“五年一大调”的制度惯例,国家统计局将在2021年对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进行调整。

2001年以前,我国CPI是年距环比价格指数,每个月的基期都是上年同月。而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采用国际通用做法,编制定基价格指数序列,采用拉氏指数来编制CPI。

这是因为,CPI的权数主要是来自于城乡居民住户收支调查,并结合部分专项调查和行政记录测算。这也就导致权数的测算的时滞较长,而CPI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对CPI权数进行实时调整,因此只能使用拉氏指数来编制CPI,将消费数量固定在基期。

由于拉氏指数所使用的篮子是基期篮子,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告期的消费支出结构会与基期的结构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差,尤其是由于无法反应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拉氏指数上偏性是比较明显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居民真实的支出结构,我国CPI编制时每年都会进行小调,而每五年都会进行基期轮换,对一篮子商品及其权重进行调整。

目前,我国CPI统计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从历史上三次调整看,食品项权重逐渐下调,服务项权重不断上升。

上一次调整CPI权重发生在2016年,当时最大的调整结果是降低了食品的权重、提升了烟酒的权重。据国信证券测算,当时国家统计局将CPI中食品的权重从大约32%降低至17%-21%,烟酒权重则从3.5%左右大幅提高到了5.5%~6.5%。

今年国家统计局即将再次调整CPI权重,这一次哪些种类应该被纳入?各自的权重怎么定?如何动态调整?

今年国家统计局即将再次调整CPI权重,这一次哪些种类应该被纳入?各自的权重怎么定?如何动态调整?

目前业界对相关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

有观点认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受到扰动,消费结构出现了异常变化。在制定最新的一篮子商品时,可能会更多的参照2019年的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调整。

其中,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的调查数据仍将是统计局进行权重调整的主要依据。中泰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岳认为,从2016年以来的趋势变化看,忽略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统计局很可能继续下调食品项权重,同时上调居住项和医疗保健项权重。

CPI篮子再迎调整背后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通胀指标的度量有效性。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的文章《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就明确指出,传统的通胀度量面临不足和挑战,货币政策肯定应考虑通胀指标背后的体验,并认为资产价格需要纳入通胀考虑。

目前来看,将资产价格纳入通胀指标考量有其必要性。

在此前举行的CF40金思汇上,与会专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资产价格有可能会对通胀造成影响,例如房价上涨可能会带来房租上涨,而利用成本法核算出的居住支出无法体现这部分影响;此外,资产价格还可能会影响到通胀预期,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可能会提高居民的通胀预期。

来源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