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观察丨央行开展MLF操作8000亿,重振市场信心!

2020-11-17 10:37:51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摘要:11月16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8000亿元(含对11月5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作),利率维持2.95%。市场人士认为,此举和近期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不无关联,目的是为暂时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重振市场信心。体现出了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强调的“适时适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会继续大开流动性闸门,更长远来看,货币政策依然稳健中性。疫情期间特殊化的货币政策,正在渐进式地回归常态化。

超额续作暂抚债市

央行16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8000亿元MLF操作,含对11月5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中标利率为2.95%。尽管价格与上月持平,但规模为年内最高,同时这也是MLF连续四个月超额续做。

在市场人士看来,央行此次超额续作MLF和近期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不无关联,体现出了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强调的“适时适度”。

一位券商投行部总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原本要在本周二发行的一只债券,受市场情绪影响,取消发行了。“很多投资者不是没有钱,主要是没有信心。”在他看来,央行此次超额续作MLF能够临时性缓解市场情绪。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注入流动性给市场信心,防止恐慌情绪进一步发酵,并向其他市场传导。”

近期,“永煤债”违约,包商银行“65亿二级资本债全额减记”等一系列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扰动市场情绪,流动性出现紧张,上周五,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全线上扬,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度达到年内较高水平。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市场流动性较为紧俏,银行资金需求强烈,是本月央行超量续做MLF的重要原因。近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上行较快,央行虽于上周连续进行千亿级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但DR001、DR007仍然居高不下。颜色称:“叠加月初到期的4000亿元MLF,本月共有6000亿元MLF到期,部分一级交易商对MLF的需求量很大,甚至可达到期量的两倍,可见银行间市场资金需求较强。”

除此之外,资金面紧张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四季度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依然很重,需要寻找替代性稳定资金来源。

自6月监管层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以来,作为替代品种,银行同业存单发行保持着“量价齐升”,10月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值达到3.15%,比9月上升13个基点;进入11月,该指标继续上扬,截至12日均值水平升至3.23%,已明显高于1年期MLF操作利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此时MLF连续超额续作,意味着央行有意调控以同业存单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避免中长期流动性过度紧张以及中期市场利率过度偏离政策利率中枢。

利率短期内或不调整

自8月以来,央行已连续4个月到期超额续作MLF,且利率维持不变。16日央行开展8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而11月MLF到期量为6000亿元,这意味着本月央行通过MLF超额续作,向银行体系投放2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

“超额续作的原因在于,四季度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依然很重,亟需寻找替代性稳定资金来源。”王青认为,6月监管层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以来,作为替代品种,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10月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值达到3.15%,比9月上升13个基点;进入11月,该指标继续上扬,截至12日均值水平升至3.23%,已明显高于1年期MLF操作利率。受此影响,当前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很大,这是本月MLF超额续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他还表示,MLF连续4个月超额续作,意味着央行有意调控以同业存单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避免中长期流动性过度紧张。

王青提及,一方面,根据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利率等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是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均已达到3.20%上方,明显高于MLF利率。央行开展MLF超量续作,可避免中期市场利率过度偏离政策利率中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中期市场利率持续上行,将不可避免地加大银行负债成本,不利于年底前银行继续下调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当前境内外疫情演变对未来宏观经济修复的影响不容低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

提及未来的利率走势,王青分析认为,近期监管层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或“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这意味着短期内没有下调政策利率的需求。未来经济复苏还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不能出现“政策悬崖”,即政策突然收紧。这表明短期内也不存在上调政策利率的条件。由此,11月MLF操作利率不动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而且未来几个月MLF利率调整的可能性都不大。

年底前降准基本排除

记者注意到,虽然央行已连续4个月超额续作MLF,但增量规模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具体看来,9月的MLF增量规模4000亿元,10月为3000亿元,11月为2000亿元。

王青认为:“或与近期同业存单利率升势渐缓相关。”他指出,年底前“紧货币”过程有望全面告一段落。在8月短期市场利率DR007均值升至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附近后,央行明显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伴随央行持续加大对银行体系中长期性流动性投放力度,加上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接近完成,年底前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也有望结束持续上升过程,“稳货币”效应有望在短期和中期市场利率方面得到全面体现。这意味着5月中下旬以来的“紧货币”过程有望告一段落,资金面将由“紧”转“稳”。

此外,王青表示,11月MLF超额续作,意味着年底前实施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他分析指出:“降准是向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最直接手段,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相符合。另外,结构性存款压降并不代表银行整体资金来源出现大幅萎缩,而更多的是相关资金在不同银行、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转移、腾挪,资金总量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一旦这类资金逐步腾挪到位,摩擦性供求错位现象就会有所缓解。”

他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央行会优先选择通过MLF操作,阶段性地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而非实施全面降准,永久性地扩大银行中长期流动性水平。这意味着年底前降准的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货币政策渐进式正常化

尽管全球范围内疫情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关于疫情期间特殊政策的退出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引发了讨论。

11月13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一场财经论坛上表示,“中国已经到了研究宽松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他也强调,只说是到了研究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并不是说现在马上退。

实际上,这一观点已经是业内的共识。早在6月举行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已经提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不过,易纲同时也强调,要注意政策设计,要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总体而言,易纲称,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关于货币政策后续将如何,央行最近一次表态是在11月6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称,“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但是退出的时机和方式需要进行认真评估,主要是根据经济恢复的状况进行评估。金融还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济状况决定金融的政策应该怎么去适应。”

刘国强称,央行考虑下一步的政策,总体上继续保持松紧适度,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所以调整政策要评估,要考虑这些因素。

“一方面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目前货币政策有回归正常化的基础。但是,太着急去杠杆,对市场没有好处。“现在还没去杠杆,债市就害怕了,节奏不能太快。”上述基金公司固收总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颜色对记者表示,“货币政策会渐进式正常化,不会在短期内急剧转向。又由于年末效应影响,未来市场流动性需求将会较大,因此年末流动性将较为宽松。”颜色说,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货币政策仍较为宽松,因此货币政策不宜过快收紧,或将从明年一季度末开始进行流动性调整,渐进分步式退出。

来源 | 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