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 | 赵炳弟: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松下是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创新是最大主题

2019-01-02 16:20:12  来源:绿盟   作者:赵炳弟

导读:2018年12月16日,由绿法(国际)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全国保险行业、央企上市公司法律健康指数报告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作为顾问单位,新浪财经提供独家媒体支持,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支持。来自经济、金融、法律、投资、保险、证券、工程、医疗等十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有关部门代表、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媒体代表出席论坛。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此外,赵炳弟先生在接受新浪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作为第一家来到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生根发展40年的松下来说,他并不认为其是完全意义上的外企。对于松下来说,下一步应该重点聚焦本土化发展,创新是其最大的主题。绿法(国际)联盟研究院将对其专访内容进行整理发布,关注松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布局。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回溯历史,2018年对于松下来说是一个特殊年份,恰逢创立100年,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见证和参与40年的巨大变化。但这几年似乎外资企业的光环正在逐渐退去,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您怎么看?

赵炳弟: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时候也到了松下,当时和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谈到中国正在改革开放,希望你到中国发展,松下幸之助老人家毅然决然安排团队带着投资第一时间来到中国,经过整整40年的不断发展,到目前松下中国员工大概有六万人、每年收入能有六百亿人民币、75个各种产业的平台。

回过头来看,松下一直顺应时代的变化做自身转型发展,松下原来最早是做家电的,逐渐从B2C往B2B,B2G转;同时松下在中国过去几十年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从老百姓到业界对其品牌认知都打下一定基础;而松下看到当前中国正在做经济转型,下一步要往所谓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松下有一个新的想法,希望面向新的百年焕发出新的活力有较大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中国经济的调整期对松下来讲也是难得的机遇期。

另外,我在国企16年有一个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除了国家支持、政策支持之外,团队、品牌的发展也和对外开放对外合作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倒不觉得松下是外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所以我倒觉得松下更像是本土的公司,是中国的公司,只不过股权投资是外资而已。所以未来下一步应该本土化,继续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改善,包括中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尽到自己绵薄之力。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这条路我们是坚定有信心,也期待能有一些新的发展。

新浪财经:在你来松下之前你就对他有一些了解,但真到这里面作为管理者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

赵炳弟:第一,我过去对他的了解,更多认为松下是做家电的、做电子消费类的,来了之后才知道其实消费类只占他20%比例,更多是做B2B的业务,而且几千个不同门类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是我原来不太了解的。

第二,松下对中国市场的期待比我想象的还要高。

新浪财经:我看到的数据是2010年到达顶峰,后面往下走,到现在还没有回到顶峰。

赵炳弟:这几年松下经历了战略上的调整,比如说原来有些投资的产业在转型,比如规模较大的显示行业逐渐往住宅空间、新能源、B2B解决方案这些不同的领域转,从三四年前已经开始结束下滑回到增收、增益的轨道里。当然松下也在反思,过去并没有跟上中国GDP发展步伐,也经历合资到独资运作的磨合转型过程。

但接下来随着中国供给侧改革往高质量发展转换,而老百姓对产品的要求更高更健康更有品位,而应对这个社会矛盾的变化,松下在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往2B的转型中,松下过去研发在总部的更多一点,而松下中国更多是一个制造性企业,未来一方面我们从战略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还要融入中国体系,随着中国互联网、IT行业高速发展,在有些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也要考虑与合作伙伴的互补与互利。

其实中国发展的速度其实对像松下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讲也是一种压力,在新形势下怎么去做,也留下了诸多课题,过去形成的路径依赖,现在来看必须要调整和改变,重新来去找到我们适合的地方。

松下总部也提出“最后十英里”,这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变化,怎么能把我们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中国的实际发展轨迹阶段能够契合起来做,我觉得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松下对中国的市场一直充满信心,这是没有变的。

新浪财经:有了这些更为深刻的认识后,您做了哪些松下中国发展问题把脉及解决方案?

赵炳弟:松下对中国的转型在这几年目标已经越来越明确了,中国作为第一重要海外市场,接下来会在资源进行倾斜、组织保障等一系列动作后面都会慢慢的展开。

另外,对中国团队来讲如何在新形势下重新寻找定位,要符合在这个时期发展的节奏。原来我们卖一些产品,卖一些方案,但现在我们更多在松下具备潜力的地方着眼于未来商机又比较多的领域发力。

新浪财经:比如说?

赵炳弟:比如冷链。松下在冷链装备,包括工业制冷、商业制冷和民用冷热设备上,在全球排在第一位。所以中国未来下一步围绕冷链事业可能会从产业链入手,比如说从你产品产地就要开始做保鲜甚至冷链,你有仓库,你要有运输,这期间你要有新的技术保障,而最终到客户手上,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这里面有我们长项的地方,但也有我们下一步要和国内同行进行一些谈判和合作,过去中国跟随互联网的发展,普通物流已经很发达了,但在冷链领域松下还是大有可为。

除了冷链设备外,松下在新能源领域也有很大优势,您也知道特斯拉唯一用的电池就是松下提供,所以我围绕“最后十英里”怎么做怎么结合,而不是简单卖一个产品,更多是一个解决方案,这里面需要我们自己还有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构筑、创造。

新浪财经:基于松下既有明显优势同时又有非常大的商机的领域,您做了战略选择和重点布局。

赵炳弟:冷链和新能源只是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但是松下产品线非常多,再比如我们刚和海底捞进行探索式的合作推出智慧厨房,海底捞世贸天阶那边也做了一个旗舰店试运行。

松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很深厚的积淀,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而且在生产自动化管理上是世界一流的,而现在就是寻找跨界合作,将这些应用到更多领域里去。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可以在工业领域里,也可以在民用环节比如B2B、B2C做很多文章,可以在有些领域里能够发挥自身特长来寻找机会;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痛点寻找与我们志同道合,可以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

新浪财经:但这些给您的过往的形成的习惯、思维都形成巨大的挑战?

赵炳弟:一定会的。对于我来讲,因为过去在西门子工作,那是在欧洲的风格,比较熟悉一点,在国企工作16年,推进市场化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但到松下,松下也是很有底蕴的百年文化的历史企业,对我来讲肯定得要适应。

作为松下来讲,有比较强的意愿希望在中国市场跟上时代的步伐有一个新的发展,但和其他人企业和平台一样,我们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有些需要创新,得去重新思考,我们不可能、也不允许简单的拷贝别人成功的模式,甚至松下自己过去成功的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所以创新应该是我们内部谈到的最大的主题。挑战肯定得去迎接,但这个挑战不是来自别人,我个人觉得最大的挑战是挑战我们自己。

新浪财经:求变求新。

赵炳弟:不变是不行的。

第一方面,中国速度。松下是一个非常规范和历史积淀的企业,虽然自身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比国内企业的速度却还是慢的多。虽然也在改,但改的还不够快,未来可能是市场和合作伙伴倒逼我们去改变提升速度;

第二方面,先试先行。可能原来我们一些商业模式,有一个产品先做一个试点,然后我们再慢慢扩大,但中国这个市场可能游戏规则,商业模式是更多互联网思维的,先行先试,一下就起来了。

新浪财经:必须有一个爆点。

赵炳弟:当然还有一点,我们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怎么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下,又能保证成功,同时也不能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还要注重风险。所以在中国市场来做,其实每步都有挑战。

新浪财经:您是1960年出生,还是很好奇为何会在这个阶段选择继续突破自我?虽然突破舒适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是过程也很痛苦。

赵炳弟:其实我觉得人一辈子可能有限的、就这么两到三次比较大的选择。这两三步的转折就是想做点事,体现点价值,我觉得这是人一生挺短的,能在每个阶段发挥一点儿机会。

我毕业以后就是搞技术研发,1989年进到西门子公司工作,在西门子待了13年,搞技术,后来做高管,负责研发、市场、营销,正好赶上改革开放,也是中国通讯大好发展势头的时候。

2002年正好我们有合资公司,有个股东说希望我回国企,当时想体现点价值就从西门子回到国企,干了16年,我所在的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体量很大,今年销售收入在北京国企中应该进前三了。

在58岁的这个阶段到松下来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起因还是希望提前退下来带一些年轻人,但后来,我自己更希望人生每个阶段希望有点挑战,这和年龄有关系,也没关系,骨子里我自己也觉得不一定做的多大,但我要做点事,我有点挑战,对我的人生可能更好一点;另外,我准备离开国企以后,松下给我提供这个机会,我对松下,我学过一点日语,没进到这个体系,原来轨迹中只是了解一下松下,而且松下创始人先生原来经营的理念我也有好奇心,过去在西门子我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工作也有职业经理人的情怀。

外部的原因占一半,我自身要求自己求变占另外一半。

新浪财经:追求挑战是您性格中本身就有的因素么?您看起来给人很温文尔雅的感觉。

赵炳弟:我其实总体来讲是一个很中规中矩人,16年前我从西门子到国企,和我现在从国企到松下一样,都明知未来有巨大的挑战,但仍然想尝试下。

当年从西门子到国企也知道待遇会大幅度减少,当时家里面也不太愿意,但我就是想做点事、就愿意接受挑战到国企来,而国企这么多年也培养了我,让我也学了很多,包括投资,管理,这几年北京电子控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我也是受益者,所以接下来这个阶段我更多思考和反省,还是希望有点挑战,所以我一开始说“稍微胆子有点大”就在这个地方。

作为一个想做点事的心我也在权衡我个人的利弊,也许我退下来没有人使用,甚至找不到自己合适理想的地方,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你既然要挑战嘛,那我就接手,我也感谢过去给我一些培养,一些机会和这个平台,我也感谢松下给我提供这么一个新的平台,让我来发展。

新浪财经:也有从国企提前退休,有了自己的时间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安排行程,投资、学习和周游世界等等,但你这样的话会让自己很忙碌。

赵炳弟:这可能是我的一个乐趣,整天待在那儿休假没有意义,我现在也在学习语言,日语,德语,人的一生很短,这期间你能有计划做点事,享受这个过程是挺快乐的。我觉得人的一辈子就这么两三次的大的选择机会,有些需要自然的发展,有些需要挑战一下。

现在大家对中国经济调整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的门一定不会关,而且中国的经济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今天的调整和压力只是阶段性的,而且中国是往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质量的路线来走,所以我觉得其他很多跨国公司包括国内很多企业和松下一样的观点,大家的看法是一样,中国未来能有一个很好的未来——那你在这个期间又能做点事一定是很快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