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论坛丨曹德云:金融业要坚持脱虚向实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17-12-13 02:34:4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首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   作者:曹德云

摘要:2017年8月20日,绿法国际联盟首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GLGA创新发展中心启用与金融资本市场研究中心揭幕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由绿法(国际)联盟、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中信出版集团中国道路研究出版中心、《中国律师》杂志社共同主办,《经济导刊》杂志社提供独家指导,北京创投联盟、首都要素市场协会、夏唐博雅联会鼎力支持。新浪财经进行现场全程报道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嘉宾,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绿法(国际)联盟举办的首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这次论坛更具有特殊意义。最近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业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下面,我就金融业“脱虚向实”问题谈一点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近两年来,受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实体经济回报率走低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和金融运行不协调逐步显著。2014 年7月,政府首次提到金融“脱实向虚”问题,提出要促进金融“脱虚向实”信贷资金归位。金融“脱实向虚”导致两种不良果出现:一种是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或是进行套利活动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或是流转链条拉长,虽然最终可能还是进入实体经济,但是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另一种是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配置错位,主要表现是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等资产市场而没有流入制造业,加剧了资产泡沫,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从宏观层面看,金融“脱实向虚”主要表现为“三个背离”:即金融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背离、货币与经济运行背离、金融资产收益与实体经济利润背离。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国家提出并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进程的加快,实体经济逐渐企稳,经济效益有所改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增长有所缓解,金融“脱实向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金融“脱实向虚”,既有金融市场建设及发展不充分、低利率和资产荒加剧等原因,也有制造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面临较多困难、对金融吸引力下降等原因。从金融理论看,通常认为,金融和实体经济走向分离,是因为金融的价格依靠信用来支撑,不存在边际产出递减倾向,而实体经济则由于不具有金融这些特征而容易陷入增长困境。这种增长的剪刀差加快了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的速度。当前存在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背离属于金融发展过度产生的背离,即由于金融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发达过度而逐步脱离于实际经济导致的背离,其内在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体系发展速度越快,其自身所要求的交易方式越灵活、周期就越短,这是实体经济所不具备的;二是金融的逐利本质使得过于发达的金融业可以将力量延伸至经济领域的每个角落,并优先选择回报率高者合作,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出清、技术的成熟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减,因而与金融逐利的本质要求相悖;三是金融过于发达,所经营的产品充满了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要求的收益需要与承担的风险匹配,而实体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并可能出现下行波动,这与金融的本质要求也存在背离。为此,要促进金融“脱虚向实“,需要从金融、实业两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金融与实业的和谐运行和有机融合,形成良性循环共生共荣的关系。

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实体经济、民生建设为己任,在政策制度制定、市场发展引导、实践业务操作、行业规划目标等方面,持续保持着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和相互促进。从保险业务端看,2016年保费收入达到3.1万亿元,先后超越德国、法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17年预计保费收入达到3.5万亿元,有望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保险业服务大局能力显著提升,2016年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2373万亿元,是GDP的32倍。大病保险全面推开,巨灾保险实现突破,农业保险持续拓展,商业税优健康保险正式启动,商业税延养老保险即将试点,全方位扶贫保障体系初步建成。2017年上半年,农业保险为1.16 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17 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支付赔款100.9 亿元,同比增长37.9%;1083 万户次贫困户和受灾农户受益,增长43.7%。责任保险为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密切关系公众利益领域提供风险保障96.8 万亿元,同比增长76.5%。保险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减震器和推动器,为经济运行、民生保障、市场增长、社会稳定提供重要安全屏障和助力支持,发挥着风险补偿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功能。

从保险资金运用看,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间接融资,截止2017年6月底,保险机构在银行存款超过2.16万亿元,其中多为长期协议存款和定期存款,成为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二是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截止2017年6月底,保险资金投资各类债券和股票合计超过6.76万亿元,包括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三是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方式对实体经济项目融资,截止2017年6月底,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超过4万亿元,投资领域涉及交通、能源、市政、环保、水务、棚改、物流仓储、经济适用房、工业园区等领域,如京沪高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上海市博、粤东西北产业投资基金等重大项目,都有保险资金的身影。特别是保险资金在支持国家战略实施上也做出积极贡献,截止2017年6月底,仅从项目融资看,投资“一带一路”6994亿元,投资绿色金融5923亿元,投资长江经济带2351亿元,投资棚户区改造1241亿元,投资京津冀协同发展1120亿元,投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00亿元。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成为价值的发现者、引领者和创造者,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金融要“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本,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之本。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应该对振兴实体经济发挥重要的正面作用。可以说,金融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与实体经济是密切联系、互促互生的。因此,金融业需要继续锚定正确方向,发展国家、人民和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事业,成为实体经济和中国制造的助推器。就保险业而言,要从两个维度继续强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一要继续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核心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坚持“保险姓保”的根本要求,大力发展农险、巨灾险、企财险等险种,发挥损失补偿功能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发展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校园安全、地震巨灾等领域的责任保险,创新公共服务,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健全以科技保险、保证保险、专利保险等为重点的创新支持体系,为创新提供更为全面的风险保障。同时,要大力发展长期寿险、意外险、健康险等能够平滑居民生命各阶段支出的人身保险险种,减轻社会公众意外事故和疾病带来的财务负担,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挥优化社会治理的作用;继续推动保险业在大病、健康、养老等领域深耕细作,为社会公众改善民生质量、做实风险保障、提高生活品质提供优质服务。

二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高且运用灵活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要继续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战略实施;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股债结合、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推进直接投资,提升金融体系投融资效率;积极参与医疗、养老、健康等产业投资,探索投资长期护理和老年用品领域,提高社会公众健康养老水平。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业的最高目标,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需要。金融业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部门的系列文件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共同努力,在国家实体经济建设、金融市场发展、民生民需保障和国家战略实施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请允许我用简短的时间介绍一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协会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积极履行自律、服务、维权、创新的核心职能,秉承“竭诚服务监管、贴身服务会员”的宗旨,搭建开放、多元、包容、共享的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的大资管交流合作平台,为各类会员单位提供优质、务实、高效的服务,得到监管、会员、市场的广泛认同。目前,协会拥有机构会员435家、个人会员11位、境外特别合作机构30余家,涵盖境内外的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私募、租赁等大资管市场,以及信评机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科技公司、交易所、媒体、研究机构等业务领域。协会以“资源输出、能力输出、技术输出、合作输出”为途径,为会员提供产品注册、项目对接、教育培训、研讨交流、宣传推介、技术系统、研究报告等七大类15个细项服务。目前,有33家律所加入协会,成为协会会员,这些律所通过广泛参与协会组织的产品注册、政策酝酿、规则制定、课题研究、培训研讨等活动,以及担任产品注册专家、业务培训专家、专委会委员等方式,为促进保险资金与法律界的业务合作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协会、多多支持协会,协会愿意为大家提供更多专业、务实、优质的服务。

谢谢大家!

绿法(国际)联盟将持续发布首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专家精彩发言,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