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 | 国务院发布白皮书:7.7亿人脱贫,中国提前10年完成

2021-04-06 21:49:2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摘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6日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白皮书显示,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1.6%。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

白皮书显示,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发展,中国减贫进程加快推进。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减贫进入脱贫攻坚历史新阶段。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

白皮书说,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经过8年艰苦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

唐仁健指出,脱贫攻坚战使得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1.6%。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群众吃穿不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解决,790万户、2568万脱贫人口告别泥草房,住上安全房,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特殊困难群体福利水平持续提高,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

他介绍,脱贫地区的落后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生活生产设施明显改善,多年遇到的像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期间中国新改建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通了邮路,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29万亩。

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脱贫村通光纤和4G比例都超过了98%。脱贫地区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3%,

特别是新疆、甘肃等长期干旱缺水地区告别了苦咸水、涝坝水,老百姓都喝上了清洁水、安全水。

每个脱贫县都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主导产业,全链条提升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下一步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将出台30多项政策向乡村振兴过度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如何防止再度返贫?

4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介绍,中国将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他指出,中国将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中国将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目前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此外,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来集中帮扶。

王正谱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现在的脱贫户和一些边缘户有返贫的风险,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建立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主要是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是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监测坚持“三早”原则: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国家层面,将对各地工作进行定期调度,研究分析、通报情况,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立足国情和农情,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第二,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当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也就是要“扶上马、送一程”。对现有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目前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第三,强化帮扶政策。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在产业帮扶方面,主要是补齐技术、设备、资金、营销等方面短板,提档升级。在就业帮扶上,在稳定去年就业规模基础上,争取给脱贫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抓好重点帮扶县工作,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他们顺利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来集中帮扶。

第四,汇聚各方力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国积累了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集中攻坚。这些政策、措施还要继续执行。比如东西部扶贫,比如“万企兴万村”,比如定点帮扶,也包括军队帮扶,此外,继续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队伍,使这些政策继续延续下去。

第五,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将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巩固质量和拓展成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总的要求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中国易地扶贫搬迁960万人口

除了防止规模性返贫之外,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介绍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工作安排。

洪天云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家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方式搬迁了960多万人口,实现了全面脱贫。这个搬迁数量之大,可能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规模。现在重点任务就是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群众在“搬得出”的情况下稳得住、有就业,还要逐步致富。这主要包含四方面工作:

1. 促进搬迁群众更充分、更稳定就业。要坚持“扶志扶智”和“扶技扶业”相结合,深入开展就业的专项帮扶。同时,帮助搬迁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切实组织好外出务工,不断扩大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都有人能够实现就业。

2. 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针对一些安置点产业发展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将指导各地将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谋划,立足当地的比较优势,真正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五年内中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人,集中安置点800人以上的有3.5万个,上万人以上的大社区有60多个。这些点必须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有的配套还没有完全完备的,必须跟上去,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新老居民共享公共服务。

4. 构建开放融合的安置社区。完善社区治理,重视人文关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提高搬迁群众对新社区、新居住点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促进安置点邻里和睦、人心相通、开放融合。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